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资源不足 VS 体弱多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威海:“宜居城市”的宜与不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4 18:28:14 2006), 转信

石 破  发自山东威海

  海产养殖、临海工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矛盾,同样隐伏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的
威海的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并不协调的细节似乎表明,人们对于城市的未来,并没有一个
意见交流的平台形成共识。 

  威海:“宜居城市”的宜与不宜

  位于黄海之滨、扼守渤海海口的威海,是山东半岛东端的一颗明珠,头衔多得令人眼
花缭乱——我国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

  1996年和2000年,联合国人居中心两次把“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颁给威海
。2003年,威海更是获得了该年度全球唯一一个“联合国人居奖”。

  拥有1000多公里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18的威海还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
市。有着如此优良的自然条件,经过十数年的苦心经营,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最具活力和前
景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威海所辖市全部进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而“住在威海”、“
宜居城市”等口号也已经成为威海的城市品牌。2005年,威海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之首。

  但种种风光背后,仍旧存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昭示着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
存在的问题。

  渔码头搬迁背后

  渔业一直都在当地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去年威海渔业产值500多亿,占全市总
产值的近1/4。为了建设“宜居城市”,威海市正在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
市区。城区东侧的威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自从刘公岛风景区开发以来,先前的海
水养殖逐渐往外搬到了72公里以外的荣成外海。

  今年夏天,威海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路码头搬迁到郊区。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海洋管理与环境保护科蔡德泉副科长对记者说:“渔港路码头处于闹市区,拉海鲜的车往
下渗水,弄得附近环境腥臭,市政府早在1995年就规划搬迁,但是搬迁需要资金,一直等
到现在,渔人码头改造成旅游码头,算是把这块资产给盘活了。”

  路面坑坑洼洼的渔港路可能是威海市区最破旧的一条路,旁边黑色的海水上漂浮着油
花、油漆和垃圾,发出难闻的腥臭味儿。渔码头的旁边,是正在建设的旅游客运码头,大
货车一车又一车地往海里倾倒着建筑垃圾。

  渔港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威海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在远遥村看到的情况,令记者
非常震惊,想不到以“宜居”为名的威海竟然还有这么脏的村庄。村边到处都是生活垃圾
、海产垃圾和建筑垃圾。刚下过大雨,污水冲刷过垃圾堆,向大海直扑下来,有的地方竟
然还形成了小小的瀑布,肮脏的海水致使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气味是扑鼻的恶臭。

  这里原来就是个小码头,停泊着一些60马力左右的小渔船。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
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有村民站在岸边,指着500米外海水中的小红旗说,“要一直
填到那里呢”。

  尽管远遥村也脏,但是在这里扩建码头的计划,仍旧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
说,渔港搬迁到这里,对当地村民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
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民们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

  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

  不宜居的落凤岗

  威海市区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它周围的渔村,没
有主打的旅游项目、也没有条件“宜居”,只能仍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
。过度捕捞破坏了近岸海域的生态平衡,而海水养殖则继续污染生存环境——它们还在走
着威海市区已经放弃的老路。

  威海市下属的山东荣成市落凤岗村,处于“胶东半岛的半岛的半岛”,是个三面环海
的渔村。大雾迷漫的落凤岗码头里,十几艘机帆船若隐若现,它们是落凤岗渔民海上捕捞
的主力,长年厮杀于海上,为这个400多户人家的村子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眼下是休渔期,渔船不能出海。码头上只有几个维修船只的渔民。“海上的船比鱼还
多!”一个渔民跟记者说,“以前一网下去能捞三四万斤,现在出一趟海(七八天),只
能捞个万把斤……”这个渔民还说,因为网眼太密,连寸把长的小鱼,甚至小虾都捞上来
了。

  落凤岗村有三个码头,以前村里只有几条船。从2003年开始,海市兴旺,一个渔老板
一年能赚500来万元,除去各项费用,还能净落300来万。别的人一看捕鱼能赚这么多钱,
也都买船,船数迅速翻了几番。

  海水就在落凤岗村边的岩石下喧哗,但海水是浑浊的,散发着臭味,海边到处都是垃
圾,似乎村里家家户户都把垃圾倒进了海里——他们也没别的地方好倒——村里肮脏的路
面上则铺晒着海带。

  这一带沿海村庄都搞养殖。当地渔民的普遍认识是,搞养殖对海水没有污染,而且政
府也支持。但落凤岗村只有养海带的。因为村里有两家鱼粉厂,海水被污染了,没法养别
的东西。

  落凤岗一个老渔民告诉记者,两家鱼粉厂村里都承包给个体户,污染很厉害,烟囱一
喷烟,腥臭难闻,全村人晚上都睡不着。鱼粉厂污水含磷、氮多。烧鱼粉的脏水倒进海里
,海里漂一层油,下面的鱼上不来气,就一窝窝地死了。

  记者问:“鱼粉厂的污染没人管吗?”渔民说:“谁管呀,下来检查也是走过场。
1991年市环保局来查过一次,后来鱼粉厂都不在村边倒脏水了,而是把脏水用铁罐装上,
运到龙须岛那边的外海倒掉。”

  一名在院子外面铲草的村民说:“鱼粉厂污染也没办法呀,因为这里产鱼,不生产鱼
粉,我们就生存不下去。”

  中国海洋大学的华敬教授说:“海水养殖,原来普遍认为它是海水污染的受害者。现
在发现它本身也是污染源:首先,养殖用饵料的使用率较低,有效率只有30%左右。小鱼
小虾加工的活鲜饵料利用率更差,而且海水养殖要抓好多小鱼小虾作饵料,也造成生态破
坏。而且养殖的这些东西都有粪便。如果养殖密度大,又容易发生养殖病害,造成大量养
殖物死亡。进一步说,大量的吊养浮筏,水动力受影响,使水流减缓,影响水体交换,沉
积速度加快,改变地质环境。”

  华敬教授说:“挪威等北欧国家都不在沿岸设养殖场。国外的养殖叫海洋养殖,它离
海岸比较远,一切自动化控制。中国的养殖叫海水养殖,主要限制在沿海,因为没那么大
经济力量。比如你得有监视、观察能力,还得有交通能力,而海水养殖,在海边弄个小舢
板就行了。”

  银滩的未来

  清洁的海水、优美的海岸线、湿润而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以及清净的居住环境、低廉
的生活费用,是威海主打的“宜居”牌,吸引外来人口旅游和定居的优势资源。问题是外
来定居者多到一定程度,城市噪音、空气污染也会随之增加,“宜居”城市有可能变得不
宜居。

  更重要的是,海岸带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次性开发完就没有了,而开发中
造成的破坏,很难复原。

  威海所辖的乳山市银滩,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自然环境
非常优美。

  银滩是1992年开发的,当时只是定位于一个旅游区。后来大庆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
买地盖房,准备搬迁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跟着,胜利油田、长庆油田、齐鲁石化也来开
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大喜过望的乳山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
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油田职工。但现
在整个银滩开发区顶多只有2万居民。

  银滩管委会宣传科陶科长告诉记者:“大庆油田的思路是,不能光把大庆居民搬过来
,他们的生活来源怎么办?所以还要把大庆的产业也搬到银滩,让大庆的工人在这里上班
赚钱!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乳山市区以南、银滩以北建一个金海湾工业园,前年已经奠
基了。”

  现在的银滩面积是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与银滩平行、紧挨着它的长江
路,已经建成了15公里。因为急于开发,现在银滩所有的房地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与沙滩
长江路沿线,并且为了不让前面的房子挡住后面看海的视线,都是最前面一排为别墅,后
面逐渐过度到多层、高层,整齐划一如同兵营。

  银滩是在污水处理厂尚未建起时,就开始房地产大开发的。一直到今年,污水处理厂
才有望投入使用。由于各种生活设施尚不配套,银滩难以吸引更多的外来定居者,已经盖
好的楼房大量空置,记者在银滩长江路与大庆路的交叉口看到一条横幅,写着别墅原价每
平方米1900元,现价1500元。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样的别墅质量不好,“墙薄”,千万
别买。

  2004年,在首届威海国际人居节上,银滩也获得了“联合国迪拜国际人居奖”。银滩
最新的定位是:滨海精品旅游新城区。为了提升这里的人气,乳山市今年正式将银滩确定
为市区,并准备投资4亿元,新建16条路,以及一座投资1800万元的银滩广场。有人还提
议将乳山市政府也搬迁到银滩,以带动这里的开发速度。陶科长自信地说:“将来的银滩
,就像深圳一样,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

  在胶东半岛,像威海、银滩一样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地方为数不少,中国海洋大
学的华敬教授跟记者说:“盲目开发海岸线资源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有。有一次某位中央
领导到山东海阳市视察,表扬了一番,那里就造起许多别墅,现在都空置了。”

  在银滩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个大项目正在试图落户银滩。今年1月,有媒
体披露山东半岛120公里海岸线内将建3座核电站,规划中的乳阳核电站距离银滩的直线距
离只有5公里。如果这个项目最终确定,势必进一步带动银滩的经济发展,但同时,银滩
这个著名宜居海滩的生态环境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采访中,很多威海市民都跟记者说这里的城市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经济条件也越来
越好。一个的士司机说,1996年他从东北来威海时,这里还破破烂烂,现在像个大城市了
,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老百姓有钱赚,当然喜欢。

  记者问:“你们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司机说:“挣不到钱,老百
姓活不下去,光清静有啥用?”




--
  是谁,在敲打我窗,          那缓缓飘落的小雨,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不停地打在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只有那沉默不语的我,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不停地,回想过去。        渐渐地,回升出我的脑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