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exiaoyu (亲亲我的宝宝),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生活垃圾物流网络化技术,物流系统的聚类、评价体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Dec 30 00:16:50 2006), 转信

    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网络的建立与传统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相比,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运作方式,是将资源回收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融为一体的复杂的网络状物流系统,其中的节点不仅有固体废弃物收集点和垃圾处理场,还应该包括相应的分类中转站和各类资源再利用企业。

    ①研究内容:

    A、生活垃圾物流的聚类与网络结点的合理布局

    要做到和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理的流通体系相适应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发展,必须建立选点合理、层次分明的生活垃圾中转、回收、资源化及最终处理站场的网络结构。为了使垃圾物流能够达到合理顺畅的流动,应按照物流网络结点的等级划分不同的等级结构。

    垃圾物流的一级结点,应该是全市垃圾的最终处理厂所,以及垃圾回收利用资源的最终汇集场所,在这里完成垃圾的无害化、或资源化形式的最终转化。要到实行焚烧、填埋,完成无害化处理,要么在最终的回收资源利用中心,最终转化为资源,成为资源流,流向下一个需求资源的环节。
    
    垃圾物流的二级结点,垃圾中转站及垃圾资源回收中转中心。

    垃圾物流的三级结点,小区垃圾收集站点。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相似性尺度来衡量事物之间的亲疏程度,并以此来实现分类,根据影响垃圾收运模式的两个主要因素-- 收集密度和运输距离的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把城市内区域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不同的区域内选择不同的收运方式。
 
    在城市设施详细布局阶段,我国学者主要采用服务半径法和千人指标法,凭经验布局。具体做法是: 首先通过千人指标计算出所需设施数量,然后以设施所在位置为圆心按服务半径作圆,以圆涵盖的区域作为设施辐射的区域进行相关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区的诸多要素远不能以简单的圆来表达。首先,将路径简化成直线不符合实际的出行路径,当路径比较曲折时误差较大;其次,圆与圆之间会有未能覆盖的区域或重复的区域,漏算和重复计算会带来较大误差;最后,该方法也未考虑同类设施之间的排斥或吸引所造成的服务区域的变形。
    
    公共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合理性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变化、设施的可达性、使用效率和服务范围、路网通达性等,传统的经验方法对此只能进行粗略估计,不能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网络分析应用的逐渐成熟和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高,GIS软件已能模拟出真实的出行路径。结合设施的辐射能力、服务路径、路况和周边同类设施的位置数量等因素,能够综合地模拟其辐射区域。此外,针对公共设施布局的复杂性,国外学者逐渐开发出一套比较系统的设施优化布局模型,比如最短出行距离模型、最大消费可能性模型、最大覆盖模型等。通过这些精确的模型,细腻地模拟城市设施布局的效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垃圾中转站及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部门的布局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法规等多重因素限制,因此本课题将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多因素空间分析手段,结合遗传算法等技术,完成城市生活垃圾物流收集区域的聚类分析,以及垃圾物流一级、二级结点的空间优化分布模型,形成优化布局方案。其中,垃圾回收的最经济盈亏平衡运输距离以及垃圾资源评价是垃圾中转站及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部门选址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各城市缺乏布局足够设施的财力的前提下,解决至少布置多少设施就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垃圾产生区。回答究竟需要多少个垃圾收运、中转及消纳站点,其责任区如何划分等问题。

    B、垃圾供应链评价及管理的系统研究

    城市垃圾供应链管理要求我们考虑城市垃圾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垃圾收集与分类系统,储存、运输过程,适当的垃圾处理、处置过程,再利用过程与制造、装配、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本课题采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把垃圾物流网络各节点的业务看作是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让所有相关过程净增加值实现最大化,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达到系统最优化。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链中消费者(垃圾产生者)、垃圾运输与处理者、销售商这3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特别是可以通过专业垃圾回收者与原始制造商的合作开发一种支持回收、利用与安全处理的系统工具与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并把这些系统与原产品制造商、其他用户等的相应系统集成起来,从而为原始制造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生产的回路设计的可能性等,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的"四化"。具体评价体系与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物流网络各结点的管理与评价

    根据各垃圾中转站、资源回收利用站的特点不同,在设计垃圾物流管理方案时要有针对性。

    (1)垃圾中转站、资源回收利用站业务流程标准化。现代垃圾物流管理的作业流程有接垃圾、堆储、站内加工或分类、完成中转或加工向最终处理厂所或资源需要部门流动。对每个环节的业务范围和规则必须进行清楚而明确的设计,使其简便、清楚,具有可操作性。
  
    (2)设计合理的中转量。设计合理的中转控制方法是保持中转站存纳量合理化的关键。其方法主要有:建立中转量合理化的数学模型,应用预测技术正确垃圾资源的需求量。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降低中转总成本、减少流动资金、提高服务水平,防止垃圾流淤堵。

    (3)建立中转站管理系统。包括建立回收利用资源代码、库存预警、流通加工管理、库存作业管理以及中转站维护和结算管理。

    2.垃圾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评价

    遵循整个支使系统的合理化和优化原则。但作为垃圾物流游转的重要环节,在管理时注意以下几点:

   (1)运输方式。
   (2)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装载技术
   (3)多式联运与综合运输。现在有许多运输优化模型可供选择来解决运输合理性问题,如运输线路选择模型、运输组织优化模型、车辆调度模型、运输整合模型、复合运输选择模型等。
   (4)运输流程设计。运输流程包括制单、运输信息、应急方案等。
   (5)现代运输管理系统。现代运输管理系统是集运输工具、运输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一个整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T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它能提供各种运输信息供决策者参考使用。现代管理系统强调低成本、快速响应和高质量运输服务,能根据运输物品的特征和要求,自动调度适配车辆,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线路,实现装卸自动化。
   (6)运输分包管理。为进一步运输成本,并保证运输服务质量,合理地整合社会动力资源也是运输管理的重要原则。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分包商,加强运输分包管理。

    C、垃圾物流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是指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的软件口径、硬件模式的协同,便于系统功能、要素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

    垃圾物流标准化是以垃圾物流为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物流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垃圾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垃圾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物流标准根据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具体而言,标准包括垃圾物流用语的统一、单位标准化、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和包装尺寸标准化;硬件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器具的的标准化,垃圾及资源运输车辆的标准化、垃圾车载重量标准化,保管设施标准化以及其他物流设备标准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27.69.2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