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qian (一心一意的革命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酸雨监控网与建立东北亚环境保护体制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14 21:20:24 1999) WWW-POST




  由于冷战的影响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
~

欧洲相比较,人们认为在亚太地区建立地域体制是困难的。首先,军事方面先行一
~

步,柔软切实的区域安全保障以及对各方的实际利益可以作为环境问题对话的奠基
~

条件。以军事和外交方面达成的信赖为基础,建立了协调的安全保障体制──「欧
~

洲安全保障协力机构(OSCE)」的欧洲,在处理酸雨问题上,留下了宝贵的先
~

例。自瑞典政府提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的1972年开始
~

,经过了十余年的认真磋商,终于在酸雨对策上达成了一致。以这一段欧洲历史为
~

契机,引出了试图建立日、中、韩三国酸雨对策体制的构想。

2.酸雨监控网

  东北亚酸雨监控网自1993年10月第1次会议以来,至1997年2月共
~

召开了4次专家会议。为了确切地把握东北亚酸雨动态,进行了数据采集等方面的
~

合作,探讨了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并研究制定了施行规则备忘录等。

3.「日本·中国·韩国酸雨监控合作协定」构想

  酸雨监控网至多不过是进行客观实际调查的组织。但不言而喻其目的是要努力
~

将国内外酸雨问题防患在未然之时。出于外交等方面的考虑,为此目的,由政府机
~

关出面比较麻烦和困难。取而代之在这里提出建立国际酸雨防治组织的构想。

1)「日本·中国·韩国酸雨监控合作体制」

  要建立东北亚的环境保护系统,应该也必须将北朝鲜、台湾、俄罗斯包括进来
~

。在开始以酸雨监控网这个形式努力创建东北亚「一个天空」的亚洲各国中,日本
~

·中国·韩国关系深远。建立日本·中国·韩国酸雨监控合作体制就是要先行一步
~

拿出真正的对策来。

  关于东北亚防止越境大气污染的问题,笔者做了如下设想:

  为了努力实现在「21世纪议题」(1992年6月的联合国环境首脑会议中
~

通过)文中强调的目标──「关于越境大气污染的地区合作」,首先要实现日本、
~

中国、韩国各种硫hZ物的排出量维持在现状以下不再增加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三
~

年后(2001年),各个国家,尽早的话,制定出10年后(2010年)排出
~

量的年度削减目标并切实地实现它。抑制硫磺物排出量的主角国家是中国,协定的
~

中心内容是日本对中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予以协助。

「日本·中国·韩国酸雨监控合作协定」(暂定名称)提案

@目的
·以日本、中国、韩国(以下称为缔约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针对酸雨对人体
~

、森林、河流、农田的危害进行防治。

@协定内容
·各缔约国,将自己国家的二氧化硫等硫hZ物的排出量控制在协定生效时的标准之
~

下。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各缔约国加强相互间有关酸雨的数据资料的交换,以及技术
~

、资金、人才的相互协作。
·针对「东北亚酸雨监控网」1998年4月开始的试行运营,缔约国各国为切实
~

地执行防止东北亚地区酸雨灾害的方针,以欧洲的削减30%硫hZ物排出量的先例
~

为目标制定削减计划。关于这个目标的设定,原则上21世纪初开始进行,201
~

0年──2020年作为年度计划实施。

@协议机关,手续

·设置由各缔约国的环境部长,外交部长组成的6人协议机关(暂称:东北亚环境对
~

策协力委员会),至少一年举行一次定期会议。
·在这个委员会的下面设立局长级的小委员会就以下几个问题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
(1)酸雨资料的调查、分析。
(2)削减硫hZ物的排出量所必要的能量转换、脱硫技术的转让·交换、资金筹备。
(3)协定的扩大、扩充。


2)「日本·中国·韩国酸雨监控合作体制」的意义

  构筑日本·中国·韩国酸雨共同对策体制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防止酸雨有直接效果,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此事引发的日本、韩国与中
~

国关系的恶化。具体地说,防患于未然,防止因酸雨问题而引发的国家之间敌意增
~

加,摩擦升级。

  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威胁,并不在于军备予算的多少,实际上它是被国家之
~

间存在的互相敌意所左右的。敌意引发扩充军备,产生威胁和敌意的进一步恶性循
~

环。越境酸雨问题虽然不一定在东北亚激化,但是鉴于以上的分析,可见它是本区
~

域国家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之一。

  第二,由于酸雨以外的各种各地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存在激化的可能性,欧洲的
~

「30%协定」后来将控制对象从SOx扩大到NOx(1988年「索非亚协定
~

」),还可能扩大到产生温室效果的有害气体。「日本·中国·韩国三国酸雨协定
~

」是东北亚地区防止地球温暖化共同的策略。如果缔约国增加了俄罗斯·蒙古,就
~

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制定防止大气污染的策略。这样的话,防止地球温暖化问题
~

京都会议(京都协定)中提及的「排放权买卖」「同步调实施」等,就不仅仅是日
~

本──俄罗斯,日本──中国之间的话题了,可以孕育成有效的「环境市场」,并
~

取得多方面进展。

  建立用法律来制恒大气污染问题的体制,可以更进一步扩展到黄海、日本海以
~

及三国的「内海」中的水质污染、原油输送船事故的协调对应等。在这里还要考虑
~

邀请另一个相关国家北朝鲜的加入问题。

  第三,成为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安全保障地域。东北亚地域安全保障的基本课题
~

是冷战时分裂的国家及之间的相处策略。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主要是与韩国、中
~

国的领土领海争执的激化问题。与韩国是竹岛主权的争执及相关的渔业权问题,与
~

中国之间是钓鱼岛问题。在酸雨这个共同的环境问题上取得共同的立场,能够为今
~

后日本、中国、韩国必须面对的领土问题以及围绕海底资源开发和海上运输安全保
~

障问题的对话建立基础。

4.问题点
  各国对于酸雨监控网的态度,是构筑酸雨对策体制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反映。
~

下面介绍一下1998年春酸雨监控网的第一次政府间会晤时显现出来的各国的态
~

度及其国内形势背景。

  中国:是东亚当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关于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当事国,前次政
~

府间的会晤,只作为列席者(observer)参加了会议,是因为中国政府正
~

在大幅度地精简机构和整顿,环保部门的对外权限等问题没有落实。虽然中国政府
~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一年比一年严格,但是是否准备真正地开始参与周边地域
~

全体的环境治理,是通向本文提案的建立地域体制的关键。

  韩国:越境酸雨问题不断,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表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
~

,但是韩国担心日本独占酸雨监控网的运营和通过酸雨监控网得来的数据情报。另
~

外存在着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的没有很多余力处理环保对策等问题。

  日本:政权的不稳导致经济衰退,这对日本今后处理国际环境保护问题的姿态
~

留下很大阴影。酸雨监控网能发展到现在的局面,主要是靠ODA等,但是ODA
~

也难免财政困难。另外存在着对于亚洲多方协力体制的领导,日本能发挥什么样的
~

作用等问题。目前为止因为是以技术问题为中心,协议中尚没有考虑到。随著此构
~

想发展成政府间的协定,国家利益就会摆到议程上来。


5.展望

  以实态调查为工作内容的酸雨监控网,与制约各国的能源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国
~

际体制之间,不用说,尚有很大距离。但是这是为了实现国际环保体制进行不懈努
~

力,建立基础。
1)日·中·韩三国体制的基础

  从1993年到1997年2月共进行了四次的「东北亚酸雨监控网」专家会
~

议,是为了东亚地区形成环保对应体制基础的不可多得的多国协商的场所。协商的
~

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实态调查,在制定防止酸雨灾害的具体策略方面,可以说各国都
~

是一致的。

  日本和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别缔结的两国间的环保协定,也是建立日·中·韩
~

三国体制的基础。当然,三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可能会遇到两国关系间不曾遇到的难
~

题。可以想象,中韩存在摩擦,韩国比日本更接近中国,不仅是酸雨问题,朝鲜半
~

岛西岸的台东半岛及仁川附近的海域(黄海)的海水污染,中国被认为是肇事国。
~


  日·中·韩三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可以被视为是“亚洲的多样
~

性”的缩影。但是,中国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进一步发展,中国国民广受其害之时,
~

韩国和日本也会同样受害。超越各国的历史,政情的差距,我们东北亚诸国拥有的
~

是同一个天空。

2)京都会议(COP3)的经验

  在京都会议(COP3)上,作为会议主办国的日本,通过曲折忍让柔软的对
~

应,在签定协定书的问题上,成功地履行了主办国的责任。发达国家之间妥协的关
~

键问题是「温室效果废气排出权」及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分额。好不容易才实现的
~

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曾被评价为是有缺陷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杜绝了大
~

的利害冲突,与失业、能源等问题相比,环保作为国际社会所共有的能够实实在在
~

感受到危机的全球规模的困难的超长期课题,在对策上达成一致的价值是绝不能低
~

估的。这个经验运用到建立东北亚地域体制上,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京都会议前的1997年11月25日,为减少钢铁厂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废
~

气排放量,在北京缔结了「日本和中国共同行动的协定」。北京钢铁厂高炉用焦炭
~

制造工程的节能项目(1997年──2000年),由日本的「新能源产业技术
~

综合开发机构」和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冶金部共同进行。由此,二氧化碳年排出量
~

减少了87,000吨,日本方面提供了价值30亿日元的设备资金(「中国和温
~

暖化大气削减」,「日本经济新闻」1997年11月26日报导)。这个事业的
~

本身,虽然对减少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什么影响,这表明国家间的环保协作
~

已经在进行之中。
--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外辘轳声,
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59.226.92.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