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xmine (折戟沉沙),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谁来保护民族文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5 10:06:19 2002) , 转信


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圈的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大量
的民俗工艺品和文物在廉价交易——

几十个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小贩就地摆开摊点,不停地向过往行人兜售地上成堆的货物…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如此好似农村赶
集一般嘈杂的自发交易场面,一直在作为州政府接待机构的营盘坡民族宾馆门前空地上,
每天上演着。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上述货物基本都是小贩们从民间搜购来的民族工艺品,以及具有一
些工艺价值的生活用品,如银器、服饰、刺绣、乐器等等……黔东南自治州与西藏一道,
是我国惟一两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自然保护圈的地区,有
“苗疆腹地”之称,以苗、侗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原生风情浓郁。由于民俗的多样性和历
史的封闭性,有关专家认为,历经岁月流淌,许多特色鲜明的民间工艺品、生活用品的艺
术价值、文物价值都极高。

但在营盘坡,这些民族文物的交易情况令人意外。一位苗族妇女将一双看上去至少有“百
岁”、刺绣精美的老鞋拿到记者面前说:“你看着随便给点路费钱就行了。”这双鞋是她
仅仅用10元钱搜购到的。

贵州省政协委员、省博物馆研究员唐文元曾多次就此赴黔东南调研。仅今年春节前,就为
“省博”从营盘坡购回数十件老服饰、银饰之类收藏品,在他看来,一般均可评为三级以
上保护文物。其中一件侗族刺绣的“龙衣”,在民族服饰中极为独特和罕见,也是靠磨嘴
皮,几百元就买下了。

唐发现,不只是营盘坡宾馆,就连附近好几条小巷,也都是小贩的聚居区,大量交易正是
在他们租住的民房完成的。事实上,这里已经成为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一个相当规模的集散
地,除黔东南本地外,甚至还辐射到贵州省及周边各省、区的其他民族地区。

问题还不仅于此。

近年来,黔东南强烈的神秘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人士前来进行“
文化之旅”。营盘坡市场经常有外国人光顾“淘金”,甚至几次三番直接到小贩家中,要
求其下乡为自己搜集某些民族工艺品。

唐文元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一个任教于香港某大学的法国人白乐诗,长年到
黔东南收购民族工艺品及民族文物,最后发展到干脆在当地买了一套商品房,雇了一个苗
族退休教师为其专门从事此项活动,每年均要清点打包、往外发运一两次,因而曾被黔东
南州下属一个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直到1999年,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竟在其
所购商品房内找到了满满一屋的民族工艺品。经专家鉴定,至少有4件属于文物、3件是可
上保护级别的珍贵文物。

唐认为,眼下许多地方还存在民族工艺品、特别是民族服饰不是文物的认识误区。

采访中,贵州省文化厅政策法规处苗族处长吴建伟向记者透露,《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
护条例》正在紧张草拟中,预计将在提交省人大审议通过后于明年正式出台。其保护的范
围,将含括“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戏剧、曲艺、音
乐、舞蹈、绘画、工艺美术”、“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具、
用具”、“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品”、“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民间文化
生态区域”等多达11个方面,十分广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