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shufeng (东方寒衣),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志愿者素描--南方周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23 11:21:06 2004), 站内信件



    2002-08-29 11:33:43 


  

  许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志愿的事情:去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到希望小学教书
,甚至远到非洲进行援助,邹昂就是个例子。原是香港一家企业的高级主管,住在美国华
盛顿湖西岸的富人区,晚上可以看到盖茨家里灯火通明。但因为觉得生活无聊而没有冲劲
,她自掏费用去非洲做了志愿者……
  这些人的行为让人尊敬,但又远而不可及。其实生活周围有很多人,他们在做着身边
很小的事情———

  慧灵里的精灵
  “我笑,因为我不得不笑;我哭,因为我愿意。”
  在北京慧灵弱智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的四合院里见到施环宇,着实让人一惊:穿着前卫
时尚,嗓音很高。她刚下班从大西边儿赶到城中心,一来就跑到朱妈那里吃炒面。这里一
个“家庭妈妈”照顾六个智障儿。
  小施在证券公司上班,今年2月份偶然在《追求》杂志上看到慧灵招义工的广告,她便
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对于义工的认识,皆来自香港电视剧,她渴望像剧中男女主人
公那样,到孤儿院去。
  在慧灵她主要工作是每周三下午5点至8点,带着四个智障孩子去北海公园散步、去超
市买东西、跟她们聊天。“××歌唱得不错,××模仿小燕子特像……”说到这些孩子们
,她的嘴没有停过。每次带她们出去,小施总会想着自己掏钱给她们买点儿吃的,回来后
,她也总要先跟朱妈聊聊她们一周近况再回家。
  前不久,慧灵组织义卖活动,在社区内卖智障儿做的中国结和绘有他们画的T恤衫。5
0元一件的T恤,小施买了一件,只穿了一次,再没舍得就收起来了。“我这人特务实,以
前在单位哪里受灾受难了,组织大家募捐,我最多就捐10元,因为我不知道我捐的钱会到
哪里去。而在这里,我是踏踏实实地在帮助他们。每次过去我总想给她们买点儿什么或从
家里带些日用品。”
  小施爱笑,她说在这里傻笑都不会有人在意,很放松。“这里人和人相处很简单。真
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可但凡有点儿回报就特满足。平时在工作中还真没有这种满足和幸福
感。”
  平日里小施爱打羽毛球,看孟京辉的话剧,更喜欢十字绣。在单位对面有个餐厅,她
和餐厅的收银员打得火热,因为十字绣相识。小施正打算把她也介绍给慧灵,只要有机会
就把认识的人带到慧灵,已成为她的习惯。
  采访刚好在星期三,那天小施没有陪孩子们去散步。转天下班她又过去了,“否则一
礼拜都不踏实,总觉得还有件儿事没做。”

  偶然改变一生
  “人生在做无规则布朗运动,每个偶然都会改变你的生活。”
  赵江波,263 网站邮件产品经理。在青春热线做志愿者已有9年时间。说起做志愿者,
缘自偶然。从不看报纸的他,偶然看到《中国青年报》的招募广告。加上那会刚毕业在饭
店做厨师,环境乏味,接触的人层次也不高。他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报名,不想无心插柳柳
成荫。
  而志愿者在他心中的样子,也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葛优扮演的角色。
  1992 年从海淀走读大学毕业时,赵江波不过才20岁。近9年时间,他做过厨师、期货
、炒股、快餐、公关等工作。“去做志愿者是个偶然,能一直做下去,就是因为它带给你
成长和变化。”青春热线,改变了他内向的性格,他开始不断和别人交流,也交了一群志
同道合的朋友,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当时同期志愿者。
  “我们这代人家庭都相对比较封闭,社会变化很大。常年的家庭教育,要我们在小圈
子里生活,这就跟自己潜意识发生了冲突。”赵江波常想人为什么要活着?他得出答案就
是:为了快乐。志愿者这个平地让他不断找到快乐。
  在做热线同时,他还编写了内部刊物《热流》,“无意间自己成为青春热线文化组织
者和创造者,在其他环境,不是你想做,就可以有这样的机会。”
  “应该给生活创造另外一个圈子,寻找不同的环境,跟你的生活互补。而不是长期在
一个单调环境里生活。”这是他认为做志愿者最有价值地方。“做志愿者,不是一个人的
双面,而是代表你外表和内心两个层次,给你提供舞台释放潜能。”
  在热线,朋友们都叫他“赵雷锋”,他们互相以“雷锋”相称。“生活由很多偶然因
素组成,如果当初没看到那张报纸,我后面的生活会是截然不同的状态。我总想人生是在
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每个偶然都会改变你的生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20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