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I (鱼急了也咬人hiahia),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十一五"环保形势严峻 污染排放为何不降反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9 17:37:32 2006), 转信

“十一五”规划提出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开局之年,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编者按:临近岁末,回想2006年中国环保走过的道路,我们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环保工作面临三个历史性转变,人们从中看到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面对今年主要污染物下降2%的约束性指标,有的地方却踩踏了红线,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而环境事故依然居高不下,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应急中心共处置环境事件159起,是去年的两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保护正在步入一个艰苦的徘徊期、拉锯期。要让经济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完成约束性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已成定局。”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一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被称为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国家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2%的目标。然而,“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这意味着,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重经济、轻环保”痼疾难除

  结构性污染依然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比较普遍

  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首先反映了在GDP增速很快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污染非常严重的形势尚未得到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加较大的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5个行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率为67%;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较大的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个行业,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率为84.4%。这些行业对今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增长的贡献率很高。

  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法出台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政府官员入股污染企业等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控污染的“闸门”。但一些县级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只有30%―40%,一些工业园区项目环评执行率不足50%。    

  中国首任环保局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说,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和关心。但一些部门、地方决策者嘴上说环保重要,一碰到具体问题就变样了,仍然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约束性指标,这个指标不是下降而是上升;GDP并不是约束性指标,在很多地方却上升很快。

  环境保护机遇大于挑战

  明年全力攻坚,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措施将更严格

  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强调:“应当客观看待今年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现象。目前,环境保护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今年4月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三个转变”,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保的政策措施。截至11月,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决定的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能力、投入等问题。

  然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污染严重等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主要污染物控制政策措施作用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与之配套的环保工程见效不会立竿见影,这也拖了污染物减排的后腿。

  “当然,今年的任务没有完成,对‘十一五’今后4年约束性指标的实现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明确思路,明年全力攻坚。”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将采取更为严格的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措施。今年参与主要污染物目标分解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标的分解工作很多还停留在地市一级及一些重点排污大户,明年目标分解必须落实到县级和重点企业。同时,县一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必须加强,在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必须依据总量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

  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明年将深入开展“加强地方环保工作年”活动,加强地方的环保能力建设,杜绝“文山会海”,使基层能够集中精力完成重点工作任务,解决环境问题。目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在市、县两级执行情况还比较差,明年将着力让环评真正起到防控污染“闸门”的作用。

  环境数据不实需警惕

  国家环保总局将进一步核实各地数据真伪

  约束性指标确定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指出,在巨大的目标考核压力下,要警惕出现环保数据造假的现象。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记者了解到,按照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数字,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的目标基本能够完成。不过,国家环保总局测算并核实后认为,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增长预计均在2%左右。据分析,一方面是监测能力不足导致数据不准;另一方面,人为造假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国家环保总局即将派出工作组,进一步核实各地数据的真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污染物排放情况将向社会公布。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排污总量数据大幅度下降,实际环境状况却持续恶化。这种状况绝不能出现,必须实事求是。”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十一五’规划还可能重复以前几个五年计划的情况,经济指标全面完成,而环保目标落空。”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表示。作为课题组外方组长,他与10余名中外专家完成了“中国环境执政能力研究”。课题组提出把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等多项建议最近广受关注。
 
 
  来源:《人民日报》 第16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27.70.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