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olbeckham (如果我是杨过~铺着小坦子~最爱包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环评限批催生发展新思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28 10:04:35 2007), 转信

作为因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而受到“暂停环评审批”的地区,四川省泸州市委、市政府深刻吸取教训,以空前之举措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环评限批催生发展新思维  
 
2007-01-26    ◆曹小佳 

  2006年12月26日,四川省环保局采取“暂停环评审批”制裁措施,严肃处理泸州市“11·15”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四川省首个受到“区域限批”制裁的泸州市,被迅速抛向风口浪尖,成为各种目光的“聚集地”。泸州市委、市政府随即采取一系列举措,强化环境保护。 
  全省第一个与各县区签订削减目标责任书,并将削污减排责任延伸到乡镇 
  2007年1月13日,上午,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闭幕;下午,六届市委班子全体成员,包括新当选的10位市委常委和所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和市级主要部门“一把手”,全部参加“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签订会。会议特邀四川省环保局局长田维钊参加。泸州市副市长李继郁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削污减排目标责任书。 
  由此,泸州市成为四川省21个市州中,第一个与县市区签订减排责任书的地区。 
  泸州市市长朱以庄在签订会上强调,到2010年,全市COD、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必须控制在4.5万吨、5万吨、5000吨,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要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企业,特别要落实到乡镇。从2007年起,各级党委政府完成总量减排等环保目标责任情况将作为升迁或“一票否决”的依据。 
  “泸州市委有意在新班子诞生后,第一件事就是签订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目的就是让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强化环境意识、重视环保工作。”泸州市委书记袁本朴说。 
  增加26个编制、550万元经费,支持环保创“历史之最” 
  朱以庄是四川省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首推者之一。早在2004年任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时,他就担任泸州西部化工城循环经济试点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并最终促成泸州入围四川第一个、全国仅3个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担任泸州市长后,朱以庄亲自查处环保违法问题,一家造纸企业老总因工厂意外发生废水泄漏,而被朱以庄曾摘掉了“优秀企业家”帽子。 
  这位一贯重视环保工作的市长,在泸州市因发生“11·15”污染事件而受到四川省“环评制裁”后,“环保弦”绷得更紧。 
  2007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朱以庄主持召开有人事、编办、财政、监察等11个部门参加的环保专题会议,在分析研究环保形势后,最后决定:大力支持环保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一是给泸州市环保局新增编制26个。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泸州污染控制,增设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职务1名,并将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一分为二,增设为工业污染控制科和城乡污染控制科。二是增加环保能力建设专项经费,由财政投入550万元,用于成立环境污染风险监控和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控“电子地图”,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专家库,依靠科技进步和完善能力装备解决突发环境问题。 
  对市政府一次性给环保局增加26个编制和550万元经费的决策,泸州市环保局局长袁顺康称这是“开创了历史先河”;和泸州其他市级部门相比,支持力度也“堪称之最”。 
  市委、市政府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全面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建立环境质量分析会议制度 
  泸州地处长江上游,长江在此出川。泸州又是老化工基地,长江沿岸有上百家化工企业。用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李继郁的话说,制造“11·15”污染事件的泸州电厂,“是最不应该出问题的地方”。 
  “这说明泸州的环境风险很大,监管工作还需要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泸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把污染防治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着力提高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007年1月20日,泸州市启动了春节前环境安全检查,这是泸州首次把环境安全作为节前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重点对饮用水安全和化工、酿酒、造纸行业的污染处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等进行排查,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据介绍,类似这样的环境安全检查,自“11·15”事件后,泸州市政府已组织开展了多次。去年12月以来,泸州环保、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对全市重点企业、沿江化工企业和在建项目展开了拉网式排查,并加大了督促检查的力度和频次。 
  与此同时,泸州市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设施和措施。泸州市环保部门还组织专家对《泸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细化和完善,强化了部门联动的内容,并加强了应急预案的演练。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决策和管理的准确性、科学性,泸州市政府还建立了环境质量分析会议制度,确定每年召开年度、半年和季度3种环境质量分析会议。年度环境质量分析会由市长召集,每年中旬召开;半年和季度分析会由分管副市长召集,每年4月、7月、11月召开,主要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定期公告环境质量信息。 
  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大力实施规划环评,争取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战略环评试点市 
  2007年1月20日,泸州市政府向四川省政府正式递交了申请列为全省战略环评试点地区的报告。 
  这是泸州市委、市政府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作为四川省老化工基地,泸州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同时又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涵养区。为避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再次发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再度成为泸州市决策层的重要共识。”朱以庄说。 
  事实上,泸州市是四川省较早开展规划环评的市州。早在2000年,泸州就开始探索规划环评。现已完成了《泸州酒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等规划环评,启动了《西部化工城建设规划》等4个规划环评的编制工作,并即将展开《泸州市水电开发利用规划》、《泸州市港口发展产业规划》的环评。 
  泸州的规划环评工作得到了四川省环保局的高度评价。由于其规划环评处于全省前列,具有开展战略环评的较好基础,四川省环保局力促省政府将泸州列为全省战略环评试点地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2.32.2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