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oye (重整旗鼓∷再现江湖§不再风光),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地球的呼唤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2 14:06:20 2000), 转信

                                  地球的呼唤

                               ·李长久·

    日本驻华大使谷野3月初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东京和北京生态环境的变化,耐
人深思和值得重视。

    谷野大使说:“我的老家在东京。当年晴天的时候,从我家的二层楼可以清楚地看
到富士山。可是,60年代以来,却看不到富士山了,其原因就是东京上空的大气污染
。一条流经东京中心的河──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有人知道,叫作隅田川,当时河里的鱼
也都不见了。不过,后来情况大有改善,从我家又可以眺望富士山了,隅田川里的鱼也
都回来了。”谷野于70年代中期曾在北京工作过。他说:“时隔25年,我这次再度
来到北京居住,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惊讶,但同时也看到了另外
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那就是北京上空的大气完全被污染了。我想各位都还记得,
25年前,一到秋天,北京总是碧空万里。那曾经闻名于世的北京金秋到哪里去了呢?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
负面影响。”

    谷野大使上述这段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经济
几乎都是“先破坏,后治理”,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还能走这条道路吗?不能了,
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是伤痕累累,不能继续破坏了。人们把地球比作母亲,称
地球上的江河为母亲河。地球已经周而复始地自转了46亿年。同“老资格”的地球相
比,人类历史只是地球历史的两千分之一。古猿人是在250万─400万年前出现的
,而地球上人类的出现只有六万年,在四万年前才开始具有语言能力,人类有自己的文
化生活仅五六千年。但是,地球上资源和生灵万物遭受的破坏却是非常惊人的:

    ──人与森林争夺土地和大量砍伐,森林面积急剧缩小。在人类初期,全球森林面
积占陆地面积的2/3,达76亿公顷,到工业革命前全球森林覆盖率已降至55%,
到1990年全球森林面积已减少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27%。自90
年代初以来,全球森林面积仍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2.7万个生物物种
已经灭绝,数以千计的鸟类逐渐销声匿迹,迄今平均每天仍有140种生物消亡,其中
动物约占100种。

    ──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从1950年到1990年,全世界受到不同程度土壤
浸蚀破坏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中国和印度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全球1/3以上的陆地面
积已成为沙漠和沙漠化土地。迄今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38%。沙化、草地退化和盐硷化草地达1.35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
/3。

    ──淡水资源减少、水质污染严重。科学家们预测,再过30年,缺水国家将从现
在的28个增加到52个。水质污染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和生育能力下降。到80年
代初,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鳄鱼的孵化率从90%降至18%,出生后的小鳄鱼有一半
在10天内死亡。日本海龟协会对12处红海龟主要产卵地点进行的调查表明,199
7年在日本上岸的红海龟总数为2161只,比1996年减少30%。

    ──大量燃烧矿物资源,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家们预计,到20
50年气温将升高三至四度,一些国家的低地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
会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摘自《经济参考报》1999年3月23日)
~~~~~~~~~~~~~~~~~~~~~~~~~~~~~~~~~~        
                          《北极光》电子中文期刊 (总第27期)
                    ------------------
                    Northern Lights Vol.7, No.2,1999

            本期责任编辑:玄庸                  主 编:渔民
                编辑:司乐、顾芗、玄未
                  来稿建议:jun@matstat.umu.se
                  网络技术:ruwen@swipnet.se
==================================
                订阅请寄:jun@matstat.umu.se(GB版)
  无记名文件存取(FTP):ccic.ifcss.org/pub/org/bjg
          万维网(WWW):http://www.acc.umu.se/~ncs/bjg
 ─────────────────────────────────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 dii.nju.edu.cn [FROM: timbao@126.com]
※ 修改:.huoye 於 Nov  2 14:04:22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24.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uoye.bbs@bbs.nj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