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s (AirMark),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两面看亲水(from 21Cen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23日22:20:5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有山则融之、合之,有水则亲之、近之,谓之因地而制宜。上乘的建筑设计应是多
种自然因素的合“道”的结束点,这也正是江南水乡建筑亲水特色形成的逻辑。然
而,有水不等于就能够利用好水,江南水乡的城镇,是先有水而后有人家,格局天
成;现代城市人多,情感要寻求归宿,景观需要整治,基于寻找开发热点来说,水
也就成了奢侈品。但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水,山丘林木、旧街老井、古物胜迹,点
点处处也都有文章可作,未必非水不能成景。
水体,河湖、江海是自然的,具有公共性质,为了“亲水”而占据水体近旁的
土地大量建造仅供少数人享用的亲水住宅,排斥公众的景观利益,绝不应成为建设
趋势。水体资源有限,虽然临水地块可以标出较高的价格,在近期带来一些开发效
益,但是长远来看,过度开发会导致城市水体资源及其潜藏价值逐步丧失,其代价
很难估量,如杭州市西湖沿岸的规划失控,珠海市区部分海岸区段的住宅开发,济
南市大明湖岸区的旧城改造等等。这不单会使公众失去亲水、观景的权力,还可能
增加今后沿水景区改造和开辟其公共场所的成本以及难度。谨慎选点、小规模开发
是沿海和近水城市的建设前提和原则。
在北方,绝大多数城市不比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地区,近年来水源已是万分紧
张,水体的维护保养难度大、成本高。亲水?能有足够的绿化就已属不易。特别是
人工湖、喷水池之类基本上是依靠自来水补给,春夏缺水便不放水,只摆个空池子
,到秋冬等季节便放干,成了丑陋的烂摊子,那里还有亲切感,亲水建筑极不现实
。
按照协调的原则,水旁建筑多采取自然的、留有余地的布局和规划,形体设计
也当舒展、灵巧、低缓,在恰当的空间边际与水相交融,融水为建筑空间的内涵。
为了争取更多立面临水而采取联排式和高层建筑则是不可取的。
--
~~~~~~~~~~~~~~~~~~~~~~~~~~~~~~~~~~~~~~~~~~~~~~~~~~~~~~~~~~~~
The shining sea 我可以 划船不用浆
And
The blue sky 我可以 扬帆没有风向
Share
The same colo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25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