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lus (有所思为Θ为有所思),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世界环境节日——3.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08日17:38:1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windbill (大风¤吾本清士爱恨分明金不换志玉成勋功), 信区: GreenEarth
标  题: 世界环境节日——3.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7 00:08:53 200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SE 讨论区 】
【 原文由 windbill 所发表 】
国际气象组织(IMO)于1947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审
议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按公约规定,在第30个国家签字批准后的第30天生效。完成这
一审批程序经历了两年半时间,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同时按公约规定,世界气象
组织(WMO)这一政府间组织替代了原来的非政府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从那时起,世界
气象组织就一直在促进其成员组织国家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帮
助各国度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则为这一切的顺利实现提供
了有力的框架性文件。我国于1972年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合法地位。
为了纪念这一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其成员国每
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和宣传活动,例如举行纪念性学术活动仪式,举办气象展览会,举
行记者招待会,发表或广播文章或演说,放映气象科学影视,发行纪念邮票等。并广泛
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等。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以提高世
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相关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每一个主题都集中反映了人
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

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如下: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和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和大气
1992年 大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为体育服务
  
--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parkl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