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olbeckham (如果我是杨过~铺着小坦子~噻你个头丫),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5 17:04:13 2007), 转信

位置

  44°50′~45°19′N,122°5′~122°35′E;吉林省,通榆西北60公里,通榆县。
 
  面积 105,500公顷(其中水面12,400公顷,芦苇沼泽23,200公顷)。海拔 156~192米。 
  
  湿地描述 

  霍林河流域一系列的淡水沼泽,湿草地及许多浅水,淡水到微咸水湖泊,还有约22个小型贮水库。人工河道系统提供灌溉水和向湿地供水。湿地也接受来自地区径流水和三条河的水,其中最重要的是霍林河和通林河。大多数湖泊和沼泽是永久性的淡水,但一些是季节性的,微咸到咸水,pH值为7.5到8.5。春天河水泛滥使沼泽地和毗邻的草地深达3米。 
  
  气候状况 

  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06毫米,年平均蒸发数1,890毫米,年平均气温4.9℃,6月和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9℃(最高37℃)。冬天很冷,平均最低气温-32℃(绝对低温-39℃)。9月下旬到5月份有霜,但降雪很少。 
  
  主要植被 

  大片的芦苇群落以芦苇和东方香蒲为主。苔草沼泽以苔草、灯心草、花蔺和水葱为主。湿草地和草原以羊草、火 草、拂子茅、狗尾草、甘草、葱、羊茅、蒿、 牛儿苗、苦菜、乌头、藜、碱蓬、地肤和碱茅植物为主。沙丘和田埂上自然林地的残余植物以大果榆、榆和桑为优势种,此外还有红柳、杏、蒿、槐和甘草属的一些种类。 
  
  保护措施 

  1981年在吉林省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向海自然保护区(105,500公顷)。保护区由白城地区政府管理。保护区的大部分地区对传统的土地利用没有限制,但集约性农业,杀虫剂和狩猎是禁止的。保护区的中西部建立了一个严格的禁猎区,在那里禁止对土地的任何使用。 
  
  建议 

  林业部确定在向海优先发展湿地研究站,这点已得到了IUCN的支持。一旦建立后,研究站将起湿地管理和鹤类保护基地的作用,可长期提供中国东北地区湿地和鹤类保护及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土地利用 

  保护区32个村庄及分散的房屋中约有居民15,000人(70%汉族,30%蒙古族)。最大的村庄是向海,有7,000居民。这些居民种植的作物包括谷子、玉米和马铃薯,饲养牛、马和绵羊,冬天收割芦苇用作造纸原料。也从湖泊和水库中捕捉相当数量的鱼。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也正在发展。 
  
  土地利用可能的变动 

  流域区的林业项目包括广泛的造林计划以稳定沙漠及迟缓沙漠化。这些对水质及水量可能产生有利的影响。 
  
  干扰和威胁 

  过度放牧已使许多沙漠植被严重衰落,增加了湿地的淤塞。过去,村民们拾鹤蛋,但现在由于保护区职工的教育这种现象已大大减少。然而一些矛盾还存在。如认为鹤类毁坏作物,对此希望由林业部补偿。同样,收割芦苇的权利是给予个人的,而不是公共的,每个村民都希望多收获一些。这减少了鹤类和许多其他水禽用以营巢的旧芦杆,为了多留些旧芦杆,农民也希望得到补偿。 
  
  经济和社会价值 

  每年收获约10,000吨芦苇,产值200万~300万元,鲜鱼产量600,000公斤,约值100万元,还提供了约300户人口的生活所需。旅游业迅速发展,可能在将来会提供可贵的收入。 
  
  湿地鸟类 

  已记录到16目41科210多种鸟,包括六种鹤,其中三种是繁殖鸟:丹顶鹤(繁殖种群约15对),白枕鹤(繁殖时仅6~7对,但在夏天出现多达100只),和蓑羽鹤(繁殖种群约100只),白鹤、灰鹤和白头鹤在迁徙时把该地作为驿站。其它的繁殖鸟包括三种:大麻 、大群的大白鹭和草鹭,一些白鹳、鸿雁、灰雁,8种鸭(包括翘鼻麻鸭、罗纹鸭和青头潜鸭),大量的白骨顶,黑翅长脚鹬、反嘴鹬、普通燕 、灰头麦鸡,白腰杓鹬、红腰杓鹬、红嘴鸥、银鸥、须浮鸥和白翅浮鸥。迁徙时有大量的雁鸭类。1984年4月下旬观察到约10,000只罗纹鸭,冬天还见到过几千只天鹅。该地区被认为是罗纹鸭的重要换羽地。大鸨是附近草原上相当常见的繁殖鸟,1985年4月观察到50多只,约30只雌鸟在营巢。 
  
  其它动物 

  保护区至少有4目11科30种乳类,包括狼、赤狐、水獭、野兔和狍子。两栖爬行类8种,隶属2目4科。鱼类有鲫鱼、鲤鱼等20余种。 
  
  特有植物 保护区沙漠边缘的自然灌丛和树林中的遗子植物具有相当重要的植物学意义。 
  
  主要研究和设施 

  保护区总部有一系列的建筑,可提供30名左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用房。总部附近有一座27米高的观察站和水灾控制塔。饲养鹤的围栏已建成,目的在于发展成与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相似的饲养设施。已经饲养了少量的丹顶鹤和蓑羽鹤。由动物学会和Lufthansa提供基金购置了可移动的教育站汽车与视听材料。保护区还没有进行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管理的研究。目前,研究限于鹤类及其它鸟类的一般调查。1983年5月和1985年4月香港的WWF支持了鸟类调查,Chalmers(1985)和童墉昌等人列出了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名录。1987年在保护区举办了由WWF/IUCN主持的湿地管理培训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9.222.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