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olbeckham (如果我是杨过~铺着小坦子~噻你个头丫),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上海-崇明岛东部滩涂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5 17:27:45 2007), 转信

位置

  31°30′N,121°45′E;上海市,上海东北40公里,长江口,崇明县境内。
 
  面积 16000公顷。海拔 0~5米。 
 
  湿地描述 

  长江口一个长76公里,宽15公里的低位冲积岛屿的东面,大片淡水到微碱水沼泽地,潮湾和潮间滩涂。从长江带来了泥沙使该岛正在迅速增大。低潮时,泥滩向外延伸达5公里。淹水程度受长江的淡水流及东海的潮水影响。岛四周围有海塘并不断扩展围垦农用。海塘内有许多小面积的芦苇和鱼塘。 
  
  主要植被 以三梭 草和芦苇为优势种的微咸水芦苇沼泽群落。 
 
  土地利用 

  捕鱼,捕虾及贝类,早春捕鳗苗。家畜放养(主要是水牛)一直到最近还用传统的捕鸟技术:翻网,假鸟哨子捕捉迁徒水禽,特别是 鹬,80年代早期规定禁猎,但到现在珲没有禁止。海塘内围垦的土地用于集约性耕作,栽种水稻、小麦、油菜和蔬菜。干扰和威胁 淤积的滩浚不断被围垦农用,这中断了微咸水潮滩转变为永外性淡水沼泽的自然演替过程。沼泽地和滩涂上捕虾,拾贝特别早春捕鳗苗活动对鸟类有相当大的干扰,有些地区被开发为林区. 
  
  经济和社会价值 滩涂支持重要的捕捉鱼类、甲壳类和贝类的副业及芦苇业。 
 
  湿地鸟类 

  湿地是许多种迁徒 鹬极其重要的驿站,尤其在春季迁徒期,曾一次记录多达10000只,已记录到43种,常见种包括:金(班) 、灰班 、环颈、蒙古沙 、铁嘴沙 、班尾睦鹬、小杓鹬、中杓鹬、红腰杓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林鹬、翘嘴鹬、翻石鹬、红腹滨鹬、细嘴滨鹬、红胸滨鹬、尖尾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和阔嘴鹬。多次记录到小青脚鹬、半蹼鹬和勺嘴鹬。该地区可能是这三种珍稀种的重要驿站。研究表明 鹬利用该地每天增加它们体重的2~3%,证明滩涂迁徒前育肥的重要性。33种水、涉禽在此越冬,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白头鹤、白枕鹤、白鹳、黑脸琵鹭、鸳鸯等。1987年以来每年都有三群小天特殊(30000余只)在该岛东端沙滩上越冬,几种水禽在此繁殖。1987年4月下旬在沼泽地见到15对黑嘴鸥,并风到它们繁殖行为的标记。芦苇地生存着震旦鸦雀的种群。 
  
  其它动物 

  滩涂有相当丰富的无脊堆动物,具有高密度的小型甲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和环节动物。 
  
  主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钱国桢教授(已故)1982年以来率其学生对该岛的迁徒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87~1990年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立项调查该地的鸟类资源。1988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该地设立了环志站。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9.222.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