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olbeckham (如果我是杨过~铺着小坦子~噻你个头丫),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云南-滇池地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5 17:41:30 2007), 转信

位置 

  24°30′~25°00′N,102°58′~103°02′E;云南省,昆明以南10公里。 

  面积 31,827公顷。 海拔 1,880米。 
  
  湿地描述 

  昆明以南的平原上一个大型淡水湖和毗邻的沼泽地。与云南的大多数湖泊一样,滇池是断层湖。湖的北面与三百万人口的昆明市相邻。东面是平坦的农田,西面是山区。该湖由发源于周围山区的20多条小河流供水,有一个单一的出口,西南面螳螂川,流向西再折向北汇入长江。该湖是浅水湖,平均水深2.6米,最深处5.5米,水呈碱性,平均PH8.9。50年代和60年代该湖北端的一些地区被围垦成农田。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的不同,该湖被一条较窄的堤埂分成南北二部分。北面部分称为草海(300公顷),是严重富营养化的并支持相当量的水生植物;主要部分称为外湖,富营养化不严重,水生植物很少。 
  
  气候状况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大多数降雨在夏季。月平均气温7.8℃~19.8℃。 
  
  主要植被 

  除了该湖的北部(草海)之外,湖中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很少。草海的常见种有凤眼莲和浮萍。夏季草海地区的浮游植物中微囊藻是优势种。该湖的西岸生长着亚热带松林,东面是农田(主要稻田、玉米田和果园)。 
  
  保护措施 已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捕鱼和淡水虾;水产养殖;收获螺类;室外娱乐及用大型船队运输货物;北面城市发展,东面农田,草海地区约有600个小型养鱼场。 
  
  干扰和威胁 

  该湖正在不断的富营养化,受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标志越来越明显。近几年维管束植物和鱼类的生态多样性已显著减少。凤眼莲近来已侵入该湖,一些野生鱼种已被养鱼场引进和种类代替。 
  
  经济和社会价值 

  该湖支持重要的渔业,并以其风景美出名,吸引中外游客。该湖附近的历史名胜包括建于元朝的三清亭和1843年完成的岩刻和雕塑成一体的龙门。 
  
  湿地鸟类 

  该湖是迁徙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已记录到的水、涉禽优势种:小 、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赤颈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白骨顶、红嘴鸥;常见种:棕头鸥、凤头 、赤麻鸭、红头潜鸭、苍鹭、凤头麦鸡;稀有种:秋沙鸭、罗纹鸭、银鸥、灰鹤、草鹭和大白鹭。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所魏天昊等人于1985年以来对滇池北端的越冬红嘴鸥统计如下:1985年:9,000只,1986年:11,000只,1987年:5,000只,1988年:6,000只,1989年:1,500只。 
  
  主要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杨岚等人于1988年对该湖水禽作过调查,云南大学生物系对该湖动植物区系进行过调查,昆明环境保护研究所正在进行湖沼研究。1987年7月~8月牛津大学淡水生物课题组对该湖的藻类和化学营养物进行过研究(1988)。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9.222.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