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中国21 世纪议程》详细内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3日13:55:1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目的和意义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是将《中国21 世纪议程》(以下简称《议程》)中的行
动方案分解为可操作的项目,作为实施《议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 履行中国政府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承诺,用实际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根 据国内资金与国际合作、援助资金落实情况,优先项目计划将逐步纳入各级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特别是将在“九五”计划 (1996 — 2000) 和到 2010年的规划
的制定中得到具体体现 。
— 根据中国国情,实施优先项目计划将集中解决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中的一些
紧迫问题,推动产业部门和广大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
展;同时也将促进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依据
—《议程》中的总体战略、方案领域和原有的工作基础。
— 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机构、团体提出的500余个优先项目建议书。
— 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国内迫切需要解决的、能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涉及全球变
化重大问题。
筛选原则
— 特别重视工业、农业发展及能源建设中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与示范项目,为改变传统发展
模式奠定基 础 。
— 优先安排环境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方面的重大项目。
— 在社会发展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保健和消除贫困的项目。
— 优先考虑教育和培训、立法、政策、机构建设及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等能力建设方
面的项目。
— 与各部门、各地方正在进行或即将启动的重大项目计划有机结合,有工作基础和落实的
国内配套资金、还贷能力和实施条件。
— 体现出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课题,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组 织 实 施
— 对纳入到优先项目计划的项目,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论证、审批后,将作为中长期国民
经济计划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
—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支持与合作下,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及国家
环保局在优先项目的实施中发挥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承办日常
管理工作。
— 优先项目计划将通过多种国际合作方式实施,包括多边、双边、援助、贷款、独资、合
资以及建设—运营—移交(BOT)等方式进行。
— 国内项目承担单位与有关的国际合作者将联合实施优先项目,并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 采用滚动、灵活的方式建立和实施优先项目计划。对实施的优先项目将进行评估,进行
必要的调整。对于各部门已报来的未选入第一批《计划》的项目和今后陆续报来的项目,
存入项目库,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地纳入到国民经济计划中实施;并继续广泛寻求国际合作
与援助,推动项目的实施。
资金投入
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将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同时,将积极开展
国际合作与争取国际援助。大体上中国自身投入占60%左右,国际社会投入占40%左右。按
项目投入方式,基本可分为援助型、合作型和投资型。对于现编制形成的第一批优先项目
,我们愿意与感兴趣的国外合作者就不同类型的项目在资金投入方式和数额上进行商讨,
寻求合作。
优先领域及其主要内容
优先领域1 综合能力建设
优先领域2 可持续农业
优先领域3 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
优先领域4 清洁能源与交通发展
优先领域5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优先领域6 环境污染控制
优先领域7 消除贫困与区域开发整治
优先领域8 人口、健康与人居环境
优先领域9 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先领域1 综合能力建设
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立法与政策、教育与培训、公众参与等 。
1-1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定与实施
A. 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的制定与修订
B. 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的实施保障机制
1-2 中国产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建立
1-4 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建设
1-5 建立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中心
1-6 西北五省区农村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优先领域2 可持续农业
主要包括农业发展战略与示范区建设、农业节水、生物农药与绿色产品开发等。
2-1 集约性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与示范县建设
2-2 黄淮海平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2-3 南方红黄壤地区可持续农业
A. 南方红黄壤丘陵区可持续农业与环境保护
B. 江西省山江湖区域开发整治
2-4 农业节水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
2-5 土地利用及农作物遥感估产信息系统
2-6 生物农药与绿色食品的开发
优先领域3 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
主要包括清洁生产管理、主要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艺引进与示范、脱硫——除尘、环保产
业发展及环保工业园建设等。
3-1 中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标准与政策
3-2 造纸、化纤、钢铁企业及燃煤电厂等清洁生产工艺与示范建设
A. 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工艺示范工程
B. 化纤浆粕厂清洁生产
C. 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3-3 促进中国环保设备制造业发展与管理的能力建设
3-4 除尘脱硫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A. 干式脱硫—除尘系统的引进与应用
B.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装备应用工程
3-5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建设与管理
优先领域4 清洁能源与交通发展
主要包括清洁燃煤技术、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等。
4-1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电厂建设
4-2 150MWe燃煤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示范电厂建设
4-3 核能供热堆安全保障能力与示范工程建设
4-4 汽车产品排放控制、节能及提高汽车安全性
4-5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示范钢铁企业及燃煤电厂清洁生产工艺与示范
A. 太阳能的热利用与光发电
B. 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开发与示范
C.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及示范工程
4-6 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对策与轨道交通示范工程
优先领域5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湿地保护、自然资源核算方法、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及废
弃物、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交易市场的建立等。
5-1 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方法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
5-2 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
5-3 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5-4 尾矿的处置、管理及资源化示范工程
5-5 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5-6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与交易市场的建立
5-7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
5-8 海岸带城市化及其环境遥感监测
5-9 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保护及古环境变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优先领域6 环境污染控制
主要包括城市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湖泊水质恢复、固体废物无害化管理与处理处置
以及酸雨控制等。
6-1 三亚市、青岛市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示范工程
A. 海南岛三亚市水污染防制与水资源保护
B. 青岛市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
6-2 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A. 苏北水环境整治示范工程
B. 河南省漯河市黑河污水综合整治
C. 荆沙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
6-3 湖泊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恢复
A. 滇池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
B. 白洋淀的水污染控制与水陆交错带资源的持续利用
C. 新疆博斯腾湖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6-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酸雨控制技术示范研究
6-5 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与示范工程
6-6 中国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和处置示范工程
6-7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
A. 放射性废物安全和无害化管理
B. 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与示范工程
6-8 海上溢油防治示范工程
优先领域7 消除贫困与区域开发整治
主要包括贫困地区的扶贫示范以及国际关注的、具有很大经济潜力和效益的典型区域开发
等。
7-1 西南(贵州、广西、云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示范工程
7-2 黄土高原消除贫困及综合示范
7-3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整治
7-4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国边境地区开发规划与实施
7-5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铁路沿线地带可持续发展
7-6 东辽河上游地区综合开发整治
7-7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7-8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毗邻的哈纳斯湖地区合作开发及示范建设
优先领域8 人口、健康与人居环境
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社区可持续发展示范、计划生育、卫生保健以及防灾减灾等。
8-1 避孕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8-2 建立中国农村健康保障体系试点
8-3 具有医药用途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及代用品开发
8-4 爱滋病、恶性肿瘤及吸毒等中医药防治
8-5 工矿企业作业环境保护与职业病预防
8-6 建筑节能与示范工程
8-7 社区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A. 本溪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调整和清洁生产
B. 海南省人口与社区综合发展实验区
C. 淮河行洪区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工程
D. 大城市典型社区建设示范工程
E. 县级城镇规划建设示范
F.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示范工程
G.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
8-8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及上海浦东新区减灾示范
A. 中国自然灾害评估及综合减灾对策
B. 建立上海浦东新区防灾救灾中心
优先领域9 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包括国际关注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等。
9-1 建立全球变化东亚中心
9-2 建立国家气候中心
9-3 气候变化国家研究
9-4 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9-5 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9-6 中国荒漠化防治与示范
--
/ / \ / / _/
__| , |/ /
.~ `\ / \ , | /
.~ `\ ` / _/ _/
.~ `\ ~~`__/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4.8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