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lywind (新生活◎努力中),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11日16:58:3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河北省石家庄环保局 牛新国
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还在形成之中,还处于哲学思考和实践归纳阶段,认真分
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
环境保护与经济农展的矛盾运动是对立统—规律的客观反映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
运动发展最根本的规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
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和对抗,到当代
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恰是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关系。
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环境公害,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两位数的 GDP 年增长率,其结果
是全球生态危机和没有发展的增长。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发展的动力不只在经济系统
内部,而在于环境与经济的矛盾运动。环境问题产生于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环境问题
解决于发展,同样也是一种历史必然。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关系和“可持
续”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认真反思基础上的深刻否定。它是以人为核心、既包括
经济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又强调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通过
不断调整以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关系是运动变化的。脱离具体的发展阶段、发展范围,无论是“发
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还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都是孤立、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
经济问题,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环境与经济的矛盾
关系也随之相互转化。对一个尚未解决吃饭问题的贫困地区,当然发展经济为矛盾的主要
方面。但不顾自然环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等一哄而上,“
金山银山”有了,碧水、青山没了,基本生存条件丧失了,还谈何发展。形成所谓贫困地
区“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保护生存环境就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环境不
保护,发展无法持续;经济不发展,保护失去条件。强调发展,并不是脱离保护的发展;
强调保护,也不是排除发展的保护。随着发展范围的不同,矛盾关系也随之转化。
有时为了全局的发展,限制局部地区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某些行业发展,对于这个层次
的局部经济是个影响,经济与环境主要表现为矛盾的对立;但以局部的影响换取了全局经
齐、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与经济在更高一个层次取得了统一。联系、变化的矛盾观,要
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现实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又要全面考虑局部和整体的
环境利益,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和整体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和局部利益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使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关系,由制约性向促进性转化,最终实现
矛盾的统一,矛盾的转化和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物质类生产方面,生产力运
动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精神追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
面,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生产力运动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生产力的运动过程,首先是人和自然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结合。这两者的结合
是通过社会组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的逆向的两条渠道联系起
来的。一条是自然环境系统向社会组织系统输送自然资源及自然力,另一条是社会组织系
统向自然环境系统输送生产、消费的排泄物及社会力。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土
壤、矿藏……无不参加人类生产活动,而人类生产活动的产品从来就是两类,一类是人类
需要的消费品,一类是人类不需要的消费品。如人们在利用煤碳和空气中的氮生产化肥的
同时,也不得不生产了 CO2、SO2和 NOx的排泻物。
人在使用化肥的同时,也不可能不呼吸含有 SO2、NOx等污染物的空气。前者是人类的
主动消费,后者是人类的被动消费。尽可能多地生产有价值的主动消费品,提在劳动生产
率,是一种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被动消费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自然
环境同样也是一种生产活动,二者是生产活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力运动的基本规律就是:
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时间消耗)和合理的资源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尽可能好
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规律揭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根本一致性。环境保护并不是经
济发展的负担,而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的动力,这个转变反过
来又为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条件。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在生产力的运动过程中实现
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污染控制
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变消费,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
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21 世纪议程》),环境管理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正
是生产力运动这一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实现人与自然的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环境与经济的矛盾运动过程,实质上是
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不断的调整过程。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建
立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我们共同的未来》)。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的全面发
展,就是要不断追求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之为人的本性。
采猎文明前的远古时期,人类完全依赖自然,和自然浑然一体、听天由命,人处于自
然境界。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以土地和金钱为特征的资本出现
,使部分人无偿占有大部分人的劳动,这个社会时期,人类处于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
“为利”,特征的功利境界。
这个时期,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矛盾的对抗,“为利”是一己之利
,“为己之利”导致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索取,区域性环境公害,乃至全球性生态灾难。
要全面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精神就要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提升至
道德境界,进而超越升华至宇宙(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是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人具有社会性,它既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又表现
为人同社会的关系。环境资源不只是某些拥有技术、装备、资金的少数人的财富和私人财
产,它是属于所有生活在这颗星球上每一个人的,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地球只有一个”
,“明天与今天一样重要”。
环境面前,人人平等。它要求建立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机会平等的持续
性环境道德。人们要以环境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是“利他”、“爱人”
、“为公”。道德境界中和人,即使是“取”,目的也在“与”,体现的是道德价值,道
德境界得以实现人同社会的统一。
但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与自然关系总和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高度发达的
现实生产力,超越物的束缚;还要不断超越自身的思想枷锁,达到理想的精神自由——宇
宙(天地)境界。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运动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现实生产力和理想精神境界
统一的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先天欲望,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是可持续发展
最本质的力量源泉。
--
我来时,孤独!
我去时,孤独。
来去之间,我日夜孤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9.17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