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我国荒漠化的治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16 16:48:37 2003) , 转信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荒漠化(包括沙漠)的治理。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1958年国务院就召开全国治沙会议,会上周总
理发出“向沙漠进军”的号召,组织群众防沙治沙。90年代,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进入了
有计划、有步骤、求规模、求效益、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
心公布的材料,1991-1997年全国共完成治理开发面积6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7万公顷
,封沙育林、育草203万公顷,飞播造林44万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83万公顷,治沙造
田、改造低产田63万公顷,种植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29万公顷等。涌现出一批像榆林、赤
峰、和田等局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典型。 

  由原林业部批准的1997年开始实施的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
经济系统示范工程,是我国履行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的国家示范工程和我国面向21世纪防
治荒漠化的先导工程。这个工程主要是把造林、草场改良、治沙造田和沙产业工程相结合
,在优先抓好植被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逐步发展高效林、畜牧和开发粮食、
药材等产业。截至1998年6月中旬,已完成人工造林2.62万公顷,占计划的65%。其中包括
防护林、生物围栏、牧场防护林网、人工成片造林和飞播造林、种草等。 

  榆林治沙的经验主要是全民动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在完成治
沙和植树造林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97年国务
院在陕北召开了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会后榆林人民进一步
加快了防治荒漠化的步伐。据统计,从1997年秋到1998年春,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39.8万亩
。现在榆林地区森林面积已达到973万公顷,同时还建起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风固
沙林带,阻止了流沙南侵,成为榆林沙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已经有60多万人在过去是流沙
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甚至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里木盆地腹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人工绿地试验也
初获成功。塔克拉玛干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85%以上面积是无植被的流动沙丘。19
94年开始,位于北纬39°15¢,东经83°16¢的塔中四油田,为了改善油田基地和著名的
沙漠公路的环境条件和保障油气勘探,中国石油总公司把防沙绿化先导计划列入"九五"攻
关计划,由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和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共
同进行。他们利用地下咸水在风沙地上建立生物固沙体系,并实现了蔬菜和瓜果的高产。
生物固沙体系中有刺槐、沙枣和白榆等乔木,怪柳、梭梭等灌木。试种的20种蔬菜中最高
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 

  然而,尽管我们国家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生物固沙,铁路固沙
,引水拉沙(造田),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沙地衬膜种植水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
成功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在荒漠化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工绿洲,在一些沙漠边缘地区
已经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许多地区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但是,由于人口增长
和经济利益驱动,我国植树造林面积还赶不上人为破坏速度。这些人为破坏主要有:过度
垦荒种田引起沙化;过度放牧(吃掉植被还刨松地面)导致草场退化(例如,根据内蒙古
鄂托克旗调查,一只山羊一年能使0.097-0.273亩牧场成为强度沙漠化土地);在固定或半
固定沙地乱砍滥伐或过度椭采,或滥挖甘草、发菜等地表植物而使固定沙丘很快变为流沙
。有时好不容易栽种成活的树草幼苗,转眼又被牛羊把叶子啃光或被流沙掩埋。这是令治
沙工作者们十分头痛的事情。 

  不过,我们毕竞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看到了防治沙漠化的光明
前景。例如,据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国森林面积已跃居
世界第五位。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森林新增面积比森林消失面积大。中国就是其中之
一。如今我国人工林面积由原来的2219万公顷上升到337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江泽民总
书记在1997年8月已经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
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
态环境”。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2.45.1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