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印度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某些政策问题(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22日13:10:0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3.历史回顾和目前状况
印度有史以来就已经在开发水资源,而且过去和当前都曾处于领先地位。大约公元前5500
年的莫恒卓达罗(Mohenjadaro)和哈拉帕(Harappa)早期居民区内都发现使用过饮用水
和城镇排水系统,这些现在都被当作瑟勒斯沃蒂(Saraswati)河文明的组成部分。早在公
元前4世纪的文字记载中就提到过灌溉问题。最早的大坝和调水工程建设在印度。早年的英
国工程师详细描述过大量的开发活动。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环境条件,开发各类不同技术。
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当地社区所采取的主动性。然而这些活动都是依照当时的补贴农业实施
的而且其技术都是基本的,甚至无法提供对常发灾难的保护。
水资源开发的新时代始于1818年英国霸权的初建之时。德里周围的当地河道系统位于在政
治动乱年代被人们忽视的已衰亡莫卧尔帝国遗址上,该遗址已由东印度公司修复以显示该
贸易公司所形成的帝国作用。还发现该投资在财政方面是有利的。渠道灌溉的新技术和制
度建设在英国控制印度时就已引入。英国工程师通过在本地区观察到的许多洪水泛滥渠道
受到鼓舞,在1854年建设了一条每秒6000立方英尺发源于喜马拉雅山麓更大的上恒河运河
。其依据是根据季风洪水后分流的原则来稳定冬季农业。调水安排是暂时的,在下一次季
风洪水期间会被冲走,而且每年都必须予以重建。因此,建设能覆盖更大面积的大型渠道
网络是经济的。下列的另外两种原因使得仅有部分渠道灌溉区得以灌溉。首先,由于目标
是减少灾害,因还没有开发交通系统才建议在大面积区域内提供灌溉。其次,为保持成本
低廉而未提供排水。因此,为防止水涝才使漫灌成为一种必然结果。所以,仅有约30%的渠
道灌溉区得以灌溉。同样,从技术、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仅灌3次水。随着炎
热季节的临近,河中流量减少,而且由于未提供蓄水也不可能进行供水。即便建设了永久
性大坝之后,还要继续遵循同样的原则而且也未开展季风期农业灌溉,其原因是由于当时
的中心议题是稳定而不是产量,贫穷农户不可能会喜欢在此期间花费灌溉费用。这些开发
尽管还存在各种不足,但却是当时的一种技术奇迹,而且因进行了灌溉开发已被美国工程
师给予热心研究。
到19世纪末,灌溉面积已达到1,320万公顷,其中的56%由新建公共工程提供灌溉服务。作
为一种减灾保护方式,原则上这种灌溉还在进一步扩展。例如,在通过渠道径流方案实施
水电开发时也开发了某些地下水,但这些方式是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而不是发展相关的地
表-地下水管理。截至1950年,已提供灌溉面积达2,260万公顷。
这样,对政治、技术、财务和行政管理因素的综合考虑导致了提供灌溉替代品来稳定补贴
农业并减轻灾害的政策和技术。建立了一种殖民官僚制度体系。水作为整个的社会政治经
济活动,是政府的事情而不是人民的事情。
自从印度获得独立之时, 就对水资源开发引起了极大关注。进行了广泛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开发,而且1951年的2,260万公顷的可灌溉区面积到1997年底就增加到了9,000万公顷。已
建设许多用于多功能开发约1,740亿立方米库容的令人鼓舞的大坝,占全国可利用水资源潜
力的约10%。水电装机容量已由1950年的1,713MW增加到1998年的89,000MW。在某些其它区
域也有进展。实施了国家洪水管理计划,而且截至1993年3月就已对总数为3,200万公顷的
预计可保护面积中的1,437.4万公顷提供了合理级别的洪水保护。已开发了各类流域管理计
划。通过《渠道灌溉面积开发》实施了整体土地和水开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了环境保护
程序和若干法案。尝试了整体水开发并形成了一种《国家水政策》(NWP)。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114.20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