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母亲河源头的报告:黄河已成“秃了尾巴的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26 18:28:47 2001) , 转信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5日02:29 新闻晨报
  本报讯 惊闻孕育中华文化的母亲河源头干流连续多年跨年度断流,晨报记者在风雪封
路之前赶赴黄河源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亲眼目睹了黄河源头干流已成
内陆河段。
  在黄河源区———扎陵湖、鄂陵湖湖区,记者看到的是扎陵湖出水口至鄂陵湖入水口
的河段,几乎没有出水量,整个河段不是“连地冻”、就是没有水流。记者所见的河段几
乎完全是裸露的河床。从西宁到玛多县再到黄河源区,记者在震惊大自然在创造神奇之余
,也看到了江河源头降水减少、湖泊消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黄河断流的
情况。
  在玛多县,记者有幸获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自
然保护区的治理政策即将实施分区治理,划分核心为禁放区、缓冲区、试验区、生活区等
,采用不同的放牧政策,并对需要迁移的牧民实施相应的补偿政策。
  该县李发吉副县长表示,在核心区内,禁止放牧的牧民将转变成为国家工人,成为保
护区的管理人员并得到相应的补偿。李副县长认为,此举将大大促进黄河源区的环境治理
。走在即将雪冻的路上,记者见到的不是那汹涌澎湃、滔滔东去的黄河源水,而是一段段
细小的流水、一滩滩低浅的水洼。按西宁水文勘测局范世雄主任工程师的说法就是,“黄
河源头干流已成内陆河段了”。主管畜牧业的玛多县副县长李发吉表示“由于干旱,草场
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母亲河在源头出现断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据李发吉县长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源头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1997年1月至3
月黄河在国道214线(玛多县)黄河桥河段出现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源头干
流在扎陵湖、鄂陵湖中间再次出现断流,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据称,这是在玛多县自1955
年开展黄河源头水文勘测工作以来从没出现过的。
  为了探究黄河源头干流断流的数据统计,记者走访了黄河上游水利委员会、青海水文
水资源勘测局、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玛多县政府、玛多县水文巡车分队等多个部门和
人士,但得到的结果是:没有近几年黄河源头干流的水文统计数据。
  而过往的数据显示,黄河源头干流水源匮乏的情况是越来越严重。根据玛多县水文站
在1993年勘测结果,鄂陵湖出水口最低水位为4248.12米,相应流量为每秒7.80立方米;而
在1999年5月24日勘测的结果是,相应流量仅有每秒2.71立方米。扎陵湖出水口至鄂陵湖入
水口的河段,出水量只有每秒0.001立方米,出水口7公里处发生断流,完全裸露的河床长
达8公里。
  昔日天上来的黄河水只是过去的了。
  根据资料显示,素有“千湖”之称的玛多县有306万亩水域,占全县面积7.38%,湖泊
众多、星罗棋布,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县,流经约350公里。李发吉说,90年代初年玛多县
有大小湖泊4077个,但目前已不到2000个两大湖水位近年垂直下降了2米湖面萎缩30米。这
位刚到任不久的副县长感慨地说:“小湖泊消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使得居住在
这里的597户2981人、118935头(只)牲畜断绝了饮水源。”
  在李发吉正在撰写的一份报告中,记者发现了这么一段沉重的文字,“至今,玛多县
草场退化了2414.33万亩,占天然草场面积70%,是全县土地面积的63.7%。结果是,38%的
牧户因冬季草场缺草而弃家离走,转移到别的草场,原建的牲畜暖棚等设施也弃置无用。
”“目前,玛多县土地沙漠化速度正以年均20%的速率增加,严重的草地退化、沙化,恶劣
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威胁着牧民的生存。”
  按李县长的说法,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简单的,易见的”,但是却是“难以遏止
的、沉重的。”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全球气候变暖,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
十分脆弱、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在这一地区反映尤为显著。青藏高原源头
区冰川退缩日渐明显,湖泊萎缩甚至干枯。气温升高导致干旱加剧,加之超载过牧和鼠害
泛滥造成草地退化、沙化日益严重,导致水涵养功能下降,黄河源头径流量日益减少,致
使黄河源头干流河段出现断流。”
  “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有三个特点:脆弱性、易损性、难复性。”
  在采访青海、西宁、玛多县等有关部门和人士之后,记者得出了上述的总结。
  玛多县城距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80多公里,越野吉普车在简易的高原草甸路上
行驶时,不时可以看到老鼠从车前跑过,许多被废弃的草场遍布鼠洞,老鼠在“快乐地”
流窜着。原本草绿的牧场已变成了“黑土滩”。这景象让饱受高原反应彻夜难眠、昏昏欲
睡的记者瞬间惊醒。
  据统计,“黄河源头区因草原鼠害造成的‘黑土滩’型草场退化面积已达3000万亩,
部分草原已失去放牧价值,青海省每年被鼠类啃噬的鲜草达44亿公斤,相当少养480万只羊
,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
  玛多当地一位乡政府杜姓退休干部说,鼠害泛滥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80年代采用化
学药剂灭鼠,使其天敌———鹰类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的滥捕滥杀使老鹰、沙狐等
数量大大减少,导致鼠类迅速繁殖。夏天吃草、冬天吃草根的老鼠成了草原最大的“威胁
者”。杜老先生说,现在老鼠见多不见少,在草原上有一种典型的地形:一片好草的边缘
有一条深深的沟,沟的那边是被破坏的草地。这是老鼠在一步步蚕食草原的见证。
  在扎陵湖乡的一座寺庙旁,记者采访了一位世代居住在这片草场的牧民达令奎,他告
诉我:这里的牧场以前非常好,6、7月间,高高的牧草可以没过小羊羔。那时他家可以养
500多只羊、100多只牦牛,现在不行了。今年他家只养了100多只羊、30多头牛,牧场退化
了,牲畜没草吃了。李县长也曾告诉过记者,在80年代末期,玛多县有60多万只(头)牲畜
,据最新统计,目前不到30万。
  看着一寸寸往下短的牧草,看着一寸寸消失的草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的心也一
寸寸地往下沉。
  几乎是与天同在的、流淌了千万年的黄河源水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少得已经让人感叹
地问道,“黄河未来的源头在哪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的记录将会被改写吗?”黄河
源头干流的断流似乎已经让中国人、炎黄子孙在疑问着,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源是不是已经
在环境恶化中无力地被改变着?
  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的断流现象已常有发生,专家据此把黄河描述成为一条“秃了尾
巴的龙”。在关心象征意义和形式意义的中国人心目中,“秃了尾巴的龙”是否意味着黄
河已经在缩短她全国第二长河的记录。在记者问到的几位专家都承认了黄河源头干流断流
的事实,但对“缩短”这个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结论不置可否。
  事实上,我们应该在现实和意义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正如黄河源区所需要的生
态平衡一样,我们不能囿于“意义”而悲天悯人,而应该为了我们的曾经荣耀去实施得力
的环保而找回那些辉煌的荣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