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人类活动使中国沙漠南进300公里(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23日19:06:3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ongueByTongue 讨论区 】
【 原文由 gaea 所发表 】
新华网西安10月22日电:科学家们在一项研究中证实,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
国北方的沙漠向南前进了3个纬度,约合300公里。
研究还发现,位于这3个纬度内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对东亚季风循环十分敏感,是
人类进行沙漠化治理最有可能取得成果的地区。半干旱地带一般是草地和灌木丛,而干旱
地带则是流动、半流动以及固定的沙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澳大利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
中国北方黄河大拐弯地区的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提取的大量古环境变化信息的研究,
证明人类活动大大加速了沙漠化进程。
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周卫健博士说,他们选取距今2
1000年——13000年的末次冰盛期和距今10000年——5000年的全新世
最佳期两个特征时段,通过地质考察、环境指标分析和可靠的14-C测年,“复原”了
古环境面貌。
季风的强弱意味着降雨量的大小。末次冰盛期的中国大陆季风最弱,干燥的气候使得
沙漠急剧扩展,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边缘随着季风前沿的后退,南扩至北纬38度。库布
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联成一片,沙漠区域迅速扩展。
而在季风活动最强的全新世早期,沙漠边界和季风前沿一起北移到北纬41度左右。
毛乌素沙地也在湿润的气候中成为一片草地。
今天仍处于季风活跃的全新世后期(5000年前——现在),季风前沿的位置仍在
北纬41度左右,而沙漠边界却南下至末次冰盛期时的约北纬度38度。
“环境指标测试和历史文献、环境考古的综合分析证实,沙漠边缘和季风前沿3个纬
度的差距,主要原因是3000年来的人类活动。”周卫健说。
考古资料显示,距今4000年以上的细石文化、仰韶文化等文化类型在这3个纬度
所包含的地区分布密集,表明这里当时可能是草地;更晚期的人类定居点则靠近黄河。今
天,大部分挖掘出来的定居点都在沙漠中。
3000年来,日益增加的人口、农业活动、森林砍伐和频繁的战争严重破坏了自然
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开始加速,草地在一些地方变成半沙漠或沙漠地带,流动的
沙丘在发展。
建于5世纪初期的西夏国都统万城,今天已被掩埋在毛乌素沙漠里。史料显示,当时
的统万城边上是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淡水。中晚唐时期的频繁战争造成巨大破坏:森林
被烧毁,天然草场被战马践踏,农田被抛弃,荒废的灌溉沟堆满了冬季季风带来的沙子。
到公元822年,在大风的日子里,沙丘已经变得和统万城的城墙一样高了。
这一研究描绘出一幅人类活动参与自然环境变化进程的清晰图景,为更有的放矢地治
理生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周卫健说,活跃的季风气候为这3个纬度所在地区带来20
0-400毫米的年降雨量,为在这里进行沙漠化治理提供了较好的气候条件。
--
热点新闻、时事评论 ==>> TongueByTongue 版
除非不正义是显见的且刚刚造成的,否则,对其进行纠正就往往是行不通的。从整
体上来说,更为可取的做法似乎是,把既定的地位当作偶然因素造成的结果接受下来,
并且从现在开始否弃任何旨在为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谋取利益的措施。--- F. A. 哈耶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