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中国城镇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17 16:18:07 2002) , 转信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2002年10月17日01:06:2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标题:中国城镇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长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副司长 李秀
摘要:/
关键词:/
—在“多元化供热与集中供热的热价及经营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政府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
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给中国城镇供热事业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下面就四个问题谈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
考。
(一)中国城镇基本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1999年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设市668个城市。城市人口
3.76亿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2人。1999年国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安
排市政公用基础继建项目和新增国债项目1004个,安排资金1176亿元。2000年全国设市
663个城市,城市人口3.88亿人。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891亿元。2001年全国设市
664个城市,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8人,全年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

  目前,根据国情出发,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2001
年统计,全国建镇18090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3507个,村庄345.89万个,现在全
国人口总计12.95亿人,城镇人口4.56亿人,乡村人口8.39亿人。2001年农业人口比200
0年减少843.84万人。2001年村镇建设投资总额为3119.70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886
.72亿元。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我国将有6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大大增加城
镇各方面的需求。
(二)中国能源与大气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资源
  根据2000年12月30日《世界能源导报》报道,我国能源资源的形势仍是严峻的。我
国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1145亿吨,可开采54—81年(即2050年—2077年),石油探明可
开采储量32.74亿吨,可开采年限为15年—20年(即2011年—2016年),天然气探明可开
采储量11704亿立方米,可开采年限约为28年—58年(2024年—2054年)。根据国际上通
行的能源预测,世界石油将在40年左右趋向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用完,煤炭只能用到
2200年左右。对我国来讲,人口占世界总额人口的20%,人均能源的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
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占十分之一。1993年开始,我国就成为能源的净进口国。预测
未来的能源,中国的能源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因此,对我国城镇供热形势来讲,节能
增效,势在必行。
(2)大气环境问题
  1998年我国大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为6—7亿吨,其中85%是由燃煤排放形成。二氧化
硫的排放1593万吨,其中90%是由燃煤排放形成。排放的工业烟尘1175万吨,其中73%是
由能源开发利用排放的。在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其大气环境污染中的主要污染
物就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据统计338个城市有137个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
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
国家环保局计算,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总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
(三)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能源正面临着新的变革时期。以石油为主,正在向以天然气或再生能源为
主的时期过渡。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的消费将赶上并超过石油跃居各种能
源之前,在这种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将是天气的世纪,这已被世人所公认。
  2000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石油与天然气国际会议上,预测2000年值2015年中国天然气
需求是:2000年300*108立方米;2010年1010*108立方米;2015年1606*108立方米。200
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303.02亿立方米,列为世界第15位。
  中国政府批准,正在建设的“西气车输”工程,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输气工程,全长
4000多公里。1997建成的陕甘宁天然气工程,正式向北京、天津等地供气,年供气20亿
立方米。2004年建成的第二条陕甘宁天然气工程,年供气30亿立方米。
  今后,我国政府立足国情,满足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加快陆地近海和煤层气的开
发工作。
  国家计委已批准,燃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300MW或400MW的示范工程,在北京云
岗地区的第三热电厂,由中法合资建设大型的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国内专家推荐
用燃天然气小型气轮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等设备组成的小型热电联产系统等技术受到关
注。
(四)中国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1999年—2001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
  1999年全国有290个城市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能力蒸汽7.01万吨/小时,热水8.05
万兆瓦;全年供热总量蒸汽2.22亿吨,热水6.98亿百万千焦;蒸汽管道为7733公里,热
水管道为3.05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9.6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为6.32亿平
方米。
  2000年全国有294个城市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能力蒸汽7.41万吨/小时;热水9.74
万兆瓦;供热总热量蒸汽2.38亿吨,热水8.33亿百万千焦;蒸汽管道为7963公里,热水
管道为3.58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1.0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为7.58亿平方
米。200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14.63亿平方米。
(2)中国城镇供热改革的思考
  中国城镇供热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建设补在2002年1约7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
上所做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事业的发展》中明确城镇供热
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计划经
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
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
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
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
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
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
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
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的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
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
推动。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司,负责城镇供热行业的发展中方针,政
策。为配合全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正在研究制定《城镇供热管理办法》、《城镇供热价
格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召开全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会议,总结推广城市供
热改革的经验,在全国采暖地区全面启动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
(3)继续深化国有供热企业改革。
  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2002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打破市政公用
事业的垄断经营,推动国有市政公用企业的改革。通过学习理解:
第一点要打破供热事业的垄断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供热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第二点是通过市场的竞争,促进供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
力。
第三点是供热企业要把加大内部改革力度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
制。
第四点对于城市供热,这种自然垄断网型的企业 ,要放开两头,使热源厂、配件厂以及
销售公司等,同政府脱钩,进入市场。对于相应的管   网建设与经营,结合各地实
际情况,逐步放开。
第五点逐步理顺供热企业的服务价格,建立成本监督制约机制,科学的核定供热企业政
策性亏损的财政补贴。
(4)我国城镇供热中,收费制度的改革
(a)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民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及建设部的第76号令。
  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民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新建的居住建
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
收费。建设部原部长俞正声同志在2001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切实落实建设
部的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按分户计量设计供热系统,对违反规定的设计单位,应按《建
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规定”内容。
(b)按照“标准”,生产合格的热量表。
  建设部制定的热量表生产行业标准(C128—2000)于2001年4月1日起实施。将为生
产热量表的厂家明确方向,指出了市场。同时对热量表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步入良性
循环轨道,有序的竞争。目前,国内有63家生产热量表的厂家,生产的产品用“标准”
进行严格鉴定。
(c)我对计量收费中,热价测算的认识。
  在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中,存在对热价测算的问题。
国外资料报道,热价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组成。固定费用由人工、折旧、维修、管理
和流动资金的利息等项组成。一般占总热费的30—60%,是保证供热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
。它与实际用热量无关,只与签订合同的用热量有关。变动费用由燃料、水、电和药剂
费用、一定利润等组成,每月按热量表实测数进行计算。参照东欧一些国家,热费计算
公式:F=A*G*X+B*R*Y
其中:F—热费值
   A—固定费占总热费的比例%(由政府监控)
   X—住房面积(平方米)
   G—固定费 元/米2(政府规定*)
   B—变动费占总热费的比例%。(政府监控)实际是1-A%
   R—变动费用 元/KW.h(政府监控)
   Y—热量表累积数(换算KW.h)
(d)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集中采暖,如何收费的认识。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在2002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谈到现有公共建筑和居
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在没有改造之前,借鉴国外
经验,可以在建筑物的供热入口处,安装计量装置。用热居民可以根据住房面积进行热
费分摊或按住房室内的电子热分配表计量数量进行测算。
  总之,实现计量收费是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的协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
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从国内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又要
稳妥的进行。
(5)发展洁净煤技术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目前制定的洁净煤技术主
要有动力煤的洗选加工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煤的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
,其中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大容量超临界机组以及烟气脱硫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CFBC),目前在国内热电厂及电厂中采用。国内已有300台以
上的,每小时35吨的锅炉在运转。在建和建成有10台,每小时220吨的锅炉。今后加快大
中型CFBC锅炉的国产化,逐步发展300MW的CFBC国产化机组。
  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环境保护研究所的重点问题。我国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燃煤
中二氧化硫的治理。九十年代,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取得显著效果。近
几年从国外引进除硫设备,主要是干法脱硫装置。为适应国内需要,结合国情,开发低
成本的烟气脱硫技术是当务之急。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开发水煤浆技术。目前水煤浆锅炉燃烧效率均在90%以上
,锅炉的热效率在80%以上。水煤浆锅炉燃烧供热较之燃天然气以及燃油锅炉价格低廉。
锅炉燃烧器,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均达到锅炉燃烧排放标准。因此,水煤浆
锅炉燃烧这项技术,列为十大洁净煤技术的前列,引起国内供热同行关注。
(6)在城市供热中,推行集中供热方针,多能源供热相组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集中供热方针。全国城市供热事业发展中
,采取因地制宜,多种热源,多种途径的发展方针。同时,贯彻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

  根据国家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燃气,燃油和用电供
热方式进行多能源的供热,是集中供热方式的一种规定。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大力推
进这项工作的进程。并对其设备,安装以及进行技术指导与管理。
(五)适应形势发展,促进供热事业发展
(a)充分认识我国加入WTO后,对供热事业的确影响。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它是处理国家之间贸易规则的唯一国际机构。
  我国加入WTO后,给我国供热事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全面削减关税、
对我国供热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吸引更多外
资进入供热市场。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资源、经营环境的改善,扩大信息
量等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对于我国供热企业,尤其老企业正在走向市场,历史包袱重
,负债率高,亏损严重、经营机制问题等,加入WTO后将带来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结
构的巨大变化,给我国供热市场带来挑战。最近,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21号令颁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
附件,经国委院2002年3月4日批准,2002年4月1日起放行。对供热行业鼓励外商投资产
业目录中,热电联产电站的建设和经营,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和经营。(地热能在内)限
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对热力管网的建设和经营,中方控股情况下。(注:热力管网
原制定是禁止项目)。
(b)积极推进供热事业的信息化。
  2001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工作中曾指出,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
会信息化。他指出,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
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
越式发展的战略。
  供热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落后于其它行业。供热企业为了优化生产和运行,建立供热
系统微机监控系统。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综合网络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烟台
经济开发区热力公司建立办公管理综合网络系统以及唐山热力公司供热系统智能仿真技
术鉴定等等,为供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开发做出相应的贡献。
  今后,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加强信息网络的集合效应,综合推进创业信息化,企业
信息化,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供热协会秘书处建立中心网站要尽快与全国供热企业
建立计算机应用协作网,为供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供热企业提供网上发布信
息、技术交流、产品介绍等方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