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诸神的清晨),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中国水旱灾情背后的救灾体制:政府主导不可或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12 15:41:29 2006), 转信
水旱中国
2006年,中国遭遇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格美”、“桑美”接连登
陆东部沿海地区,台风及其连带的暴雨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省深受水患之苦。而
几乎同时,中国西部的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却正受虐于多年罕见的持续干旱。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季风性气候国家,水旱双灾同时发生可以说并不令人意外。值得
人们格外关注的是灾害所引发的激烈争论,在今年达到前所未有的“分贝”。与往年每逢
灾情必是一片感人与励志报道不同的是,人们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了灾难
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声音和更具理性色彩的思考。这亦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灾害是观察与解剖社会的一个契机,许多日常被忽视的孱弱之处,在灾害的冲击下被
瞬间放大,以锐利的刺痛昭示自身的存在。本组策划的立意,即在提醒人们,勿在灾难过
后迅速遗忘那些痛处。
疼痛刺激下的反思,需要持久的耐力作用于变革,使人们在自然灾害无可避免地重临
时,看到社会与组织的进步。 ——本刊编辑部
--
正如政府的意志并不必然是真理一样,民意也有它的盲目性,有着不可尽信的一面。民意具
有情绪性,有时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二战前的希特勒就曾获得德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民意
支持;而几乎为全世界所反对的美国的反恐战争,却获得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民意还具
有不确定性。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其《回顾——越战的经验与教训》一书中,所说
的一个事实耐人寻味:在越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70%以上的美国人支持战争,但到战争
相持不下时,却有70%以上的人开始反对战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