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诸神的清晨),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台风过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12 15:44:03 2006), 转信

  □本刊特约记者 吴木銮 发自福建

  桑美之后的“台风”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东南新闻网的台风“桑美”专题中,曾有一篇转载
较多的文章——《桑美之灾拷问媒体良心》。这篇文章引用了救灾第一线的年轻战士的说
法,批评部分媒体和记者“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用意何在?良心何在?”

  文章提到: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龙安村是“桑美”台风的受灾区,台风刚刚过去,在
短短三四天时间里,就有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多批媒体、几十人次来到这里,有的还是由
社长带队。这其中有些记者不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道听途说,一味夸大灾情,编造耸人
听闻的细节,发表了大量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和内参。群众说,这些记者明明看到政府的
救灾点免费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却在报道中说政府不管灾民死活,灾民没有水喝、没有
饭吃;明明看到解放军武警官兵在积极进行搜救和打捞工作,却在报道中说搜救和打捞工
作都是由遇难者家属自发组织的,政府没有任何作为。

  这篇评论随后引来一系列的“评论之评论”,余波未了。争议的焦点在于台风造成的
死亡人数和政府的作为。

  中央电视台8月20日在《经济半小时》播出的“福鼎海难:避风港为何变成死亡港”
节目中认为,台风过后死亡人数成了敏感话题,统计出现分歧,当地政府涉嫌瞒报死亡人
数。之后新华网播出了《不敢报告真相是比超强台风更甚的人类灾难》等一系列文章。

  而《人民日报》的文章用9个“第一时间”来肯定当时政府的作为。在第一时间,福
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台风发展情况和《福建省防台风工作预案》,先后发出了16份明
传电报、31份汛情快报,指挥部署全省防台风工作。在第一时间,省民政部门储备了2万
床棉被和2.5万顶救灾帐篷供调拨使用,各级民政部门储备救灾棉被约5万床、衣物30万件
、大米2000吨、快速食品10万箱和救灾应急资金1500万元。在第一时间,组织崇武以南的
所有海上作业渔船3.6万艘全部就近回港避风,做到不漏一艘;渔排上所有人员于9日12时
之前全部撤离上岸。在第一时间,新闻媒体全面启动,滚动播出台风信息,做到家喻户晓
……

  类似的分歧和争议也曾出现在2005年“龙王”台风袭击福州之后。两次台风引发的一
些争议,至今没有权威的解释版本。

  福建一名电视媒体记者在回顾了两次台风后的争论,感叹现实中存在着三个不信任:
百姓对地方政府不信任,政府对媒体不信任,而部分媒体也丧失了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
媒体不信任政府又强化了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灾难时期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在灾难中造成的分歧格外明显。

  许多渔民坚持,台风来临的消息并没有做到“家喻户晓”。灾前的信息传播最大的考
验是传播的有效性。对城里人来说,报纸和电视随处可见,但对渔民,特别是那些大多数
时间生活在渔船上的渔民来说,这种媒介与他们的生活比较疏远。更为致命的是,许多渔
民无法听懂普通话和看懂汉字。

  虽然近年来地方灾情侧重地方领导活动的报道在逐年下降,但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灾
情的准确描述看成只是气象台的事,传播机构没有把更大的精力投放在这里。特别是基层
的传播更为薄弱。许多村落的广播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地方基层干部还是采用官僚的
方法履行通知义务,而没有考虑实际成效。

  渔民们强调,“渔排上所有人员于9日12时之前全部撤离上岸”并不是事实,救灾物
质民政部门虽然作了充分准备,但是灾民也确实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实物。新华社的文章
说,南镇被当地领导干部称为“受灾最重”的地方,可是直到灾害发生后的第六天,政府
组织的第一批饮用水和大米才发到村民手中。台风破坏了当地的自来水系统,村民无法从
其他地区调水,购买瓶装矿泉水成本又太高,村民只好饮用坑里积存的雨水。部分渔民还
一直耿耿于怀,记者居然来得比基层的政府官员更早。

  而对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对这种指责感到不公平。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杨
志英说,“桑美”的破坏性大大超出了常规性的抵抗能力,因此要求全部渔船上的人员撤
离上岸。台风来临前,150匹马力以下的中小渔船上的人员已转移上岸,但150匹马力以上
船只的部分船工,根据有关条例坚持留在船上开机顶风;同时,还有一些外地船只上的人
员,虽然当地政府几经动员,仍不听劝阻坚持留在船上;另有一些已被转移上岸的渔排人
员又私自返回渔排。

  福鼎市的部分官员则直言不讳,有些渔民“要钱不要命”。一个细节是,台风的威力
曾经一度下降,许多渔民返回渔排去保护财产,20分钟后更猛烈的回南风到来,于是造成
了更多的死亡。

  福鼎地形较复杂加上灾害造成的路面损坏,客观上延缓了救灾物资的发放。福鼎市蔡
梅生副市长说:“由于交通中断,救灾物资无法很快下发,从市里到镇里需要时间,从镇
里到村里也要时间。”

  而对于灾前的预警,按现在的官方报道,福鼎市曾组织了大量预警宣传。有线电视台
、市中心大屏幕电视全天候播放“防汛抗台特别节目”,同时采取发布台风紧急动员令、
告全体市民书电视讲话、手机短信、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发布了超强台风警报。

  根据当地官员介绍,包括书记、市长在内的福鼎市所有干部都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很多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福建省的主要领导那几天生活状态也大体相似。因此,在
官员们自认付出极大努力,并处于极端疲劳状态下,这时候如果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确实
会引发较大的情绪冲突。

  而灾后的信息传播也非常重要。例如死亡人数是否要沿用村报数字给镇、镇报数字给
县、县报市、市报省这种模式,值得探讨。或许可以建立像战时一样的死亡名单公布制度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在当地报纸和村落的布告栏公布名字,便于发放救灾物品和资金,也
有利于消除民众的疑虑。当然,也有必要建立对伪造数字、故意迟报死亡人数等行为的行
政问责机制。

  识“时务”的撤退

  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即将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沿海登陆,当日,
新奥尔良市政府正式下达了强制撤离命令。布什在得州农场通过视频会议参加了联邦、州
级和地方官员举行的“卡特里娜”应急筹备会议,敦促“所有居民把他们自身及其家人的
安全放在第一位,迁移至安全地区”。虽然事后人们对政府的指责仍然不少,但是没有上
百万人的事先撤离,死亡的数据无疑会更高。

  在“桑美”台风的袭击下,连福鼎地方政府配备的抢险救灾船只也在台风中遭受重创
,因此根本无法及时履行救援任务。因此,撤退成了“人定无法胜天”的时候,更理性的
选择。

  “是否可以建立一种强制撤离制度?不仅要求渔民从渔船上撤离,同时还要求海岸附
近的居民撤离。可以考虑由省一级的行政长官发布强制撤离命令,同时省长发表电视讲话
。此外,还要利用当地有执行力的部门实施撤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
彦琳教授说。

  其实在2001年“飞燕”台风登陆福建之后,福州市已经建立起一套类似的制度。市长
发表电视讲话,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渔排上和渔船上渔民全部撤离。同时,沿海
的福州市公安边防部门还逐户上船检查,如果发现有人滞留船上,就强制带下船。福清市
(福州市下辖县级市)南青屿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郭麟说,每次台风影响福清时,政府都会
发布相关的行政命令,他们就派出警力协助执行撤退令。经过多年实践,这项操作制度已
日渐完善。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官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农业部发布了《渔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与船员职责》,其中规定,台风来临时,150匹马力以上船只的1/3船工为防止船只碰撞应
留守,船长应建立值班制度等相关内容。福建省也有类似规定。而此次沉没的渔船中,
150匹马力以上的有63艘。因此,该局现正牵头福建省防汛办、省气象台、海事局等单位
对《福建省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进行研讨,提出加入12级以上超强台风的应对内容,提
出了修改稿:“在12级台风到达3~6小时,或当地政府认为必要的情势下,应撤离所有渔
船人员。”

  但是,撤离之后渔船怎么办?渔民条件反射式地反问。现在有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就是渔港大多处于失修状态。福鼎的沙埕港的防护堤算是比较牢固的,因此吸引了周边的
渔船来避风。福建许多渔村根本就没有防护堤,渔船就直接暴露在狂风之下。“飞燕”台
风中,许多渔民在驾驶船只开往大港口中被巨浪卷走,这次“桑美”中也有类似的案例。
“防护堤有点类似于大海上的灯塔,这种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马彦琳教授认为。

  此外,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屏障近几年也在逐步消失,这也构成当前防台非常不利的一
面。福建龙海市的红树林是一片如原始森林般的防护林。1958年,12级台风在厦门登陆,
随之产生的风暴潮几乎席卷了周边沿海地区,而一岸之隔的龙海却受损不大。因此,红树
林被当地渔民视如“圣物”。而在其他的海岸线上情况不容乐观,不要说种植这种有很好
防台风功能的防护林,部分海岸就连普通的木麻黄都被砍伐得所剩无几。

  风雨中的船与屋

  “桑美”台风中沉没的渔船,小型渔船(150匹马力以下)与大型渔船的比例是14∶1。
许多木质渔船在台风中被打成碎片,尸体中居然还有人握着木船的驾驶舵。台风来临前,
沙埕港的渔船是用绳子绑在一起,但是与《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相似,风像
火一样迅速击溃了渔船的“联盟”,甚至因为碰撞的缘故,渔船之间贴得越紧损失越严重


  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秘书长孙颖士认为,总体上讲我国渔业船舶的科技含量不高,
尤其是一些乡镇小船厂和沙滩船厂建造的小型船舶,安全质量问题更多,但对这些船舶一
直缺乏整体的安全性能评估和设计指导。因此,需要对渔船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评
估,加大科技投入。

  而许多渔民抱怨正规船厂的价位太高,因此私下制造小型木质渔船的风气并没有消除


  在总结去年“龙王”台风的教训中,福建省委的官员认为,多数居民死亡是因农村住
宅的“不堪一击”。福建的农村基本还保留着传统的建房方式,泥瓦匠做主力,亲戚朋友
辅助,一座根本没有施工设计图纸、就地取材的房屋往往在数十天内建成。因此,在大风
大雨中容易出现倒塌。而且,还有许多外侧墙面没有粉刷的“赤膊屋”,外墙一旦被雨水
浸泡,墙体结构强度降低,倒塌往往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但更高的建筑成本,农民又
“吃不消”。

  福建一直在考虑推进农村住宅的标准化建设。据福建省建设厅的官员介绍,福建从
2004年开始编制推广符合农民建房需求的设计通用图,该设计图由建筑设计专家设计,通
过专门的评审,然后将设计图纸免费发放到农村建房村民手中。

  福建省建设厅副厅长王知瑞对记者介绍,已有上万户村民免费使用了《福建省村镇住
宅通用图》。他说图纸考虑了福建多台风的特点,在结构上增强了抗台风能力,因此值得
推广。



--
我们为什么热爱,我们为什么痛切,我们又为什么选择?我们是为了爱而痛,还是为了痛而
爱,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放松?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