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reexiaoyu (亲亲我的宝宝),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周生贤在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维护国家生态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30 17:49:49 2006), 转信

周生贤在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006-10-27 
     
  
  10月27日,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周生贤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周生贤指出,实践证明,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面对生存挑战做出的明智选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10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周生贤指出,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区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六条经验: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自然保护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五十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将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质量,抢救性划建保护区,为推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部门联动。部门联动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关键。实践证明,“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是基本符合国情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通过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农业、国土、海洋、水利等部门,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一批保护区,成为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环保部门积极发挥综合管理职能,联合有关部门制订了政策、法规、标准、规划,加强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完善法规政策。完善法规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基础。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一部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法规——《自然保护区条例》,全面规范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关部门制定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24个省份制定了地方法规,200多个自然保护区制定了管理办法,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逐步步入法制轨道。多年来,通过发布《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实施《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执法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防止了重大生态破坏;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止了一批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2005年环保部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22起,查处有关责任人155人,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先导。有关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繁殖研究、大连蛇岛自然保护区蝮蛇栖息地研究、中科院30多个生态定位站观察研究等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加强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广泛宣传、加强合作。各地区、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科学知识,展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就,充分发挥了自然保护区的多重价值和多种功能,使其成为教学科研基地,成为弘扬环境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姊妹保护区和跨界保护区等多种形式,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争取资金,加强能力建设。特别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国际合作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周生贤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牺牲保护区为代价,盲目开发,有的甚至蚕食保护区,给保护区“开肠破肚”,造成生境破碎,严重危及生态安全。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护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日常保护、管理和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有的保护区甚至连人员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三是绝大多数保护区管理机构集行政、事业和企业职能于一体,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收自养上,弱化了保护管理职能,有的甚至监守自盗。四是空间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区域的保护区过于集中,有些范围过大,需要合理调整,一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至今尚未划建保护区。五是保护区与社区矛盾突出。有些保护区建立之前,其耕地、林地、草地、水面所有权或使用权已有归属,有些保护区内居住着大量人口,野生动物损害周边群众财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社会纠纷,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周生贤指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6%左右,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7%,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周生贤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调查,不断优化空间结构。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与保护需求相适应。要在全面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早期建立的保护区范围、界限和功能分区进行全面核查和确认;要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科学划建新的保护区;要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对范围过大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保护区进行调整。
  
  第二,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强化能力建设。要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管护设施和管理能力建设;要制订建设标准和管理工作规则,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要开展示范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要建立管理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状况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严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控制实验区内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不得随意调整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从严把关。
  
  第四,统筹保护与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贫困是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保护论保护,片面强调保护,保护区建设就难以持续。要将保护工作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统筹考虑,通过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如加大对保护区所在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因建立保护区而受到影响;对经批准使用保护区资源的企业和单位,也应征收相应的生态补偿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管理。
  
  周生贤指出,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三个转变”的思想认识上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行动,是维护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措施。要发挥保护区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做好面向普通公众的宣传工作;要积极引导生态旅游,让广大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国际交流与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努力,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对全球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自然保护区政策法规体系。要以制定自然保护区法为核心,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完善法规,健全部门规章,加强地方立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深入研究和制定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采取划拨、征用、租赁、协议等形式,合理解决土地问题,减少与社区的矛盾;要深入研究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离的原则,将行政管理同经营开发分离;要深入研究保护区分类管理方式,打破“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保护、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建立保护区升降级制度,对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受到严重破坏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失去保护价值的,要报请批准机关撤销保护区及相应级别的冠名。
  
  三是加强领导,把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可以扩大环境容量,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强化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把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以及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编制等部门的支持,切实增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力。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法律赋予的综合管理作用,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利用自然保护区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特殊地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保护区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引进有志于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人才,依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保证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会表彰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发布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徽。环保、林业、农业、国土、海洋、水利部门代表约400人参加会议。

 

《新闻通稿82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2.161.68.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