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全球环境展望-3》综合评述(1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09:01:1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3.3.5 北美
北美地区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耗和产生的垃圾为世界最多,从而对全球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区都大。北美在资源保护方面的成就要大大低于其在消除污染方面
的成就。,自1972年以来人均消费量一直在稳定地增长。在控制某些形式的空气和水污染
以及建立保护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19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加强了美国和加拿大
的经济联系。与此同时,区域性的环境退化使人们对于跨边界的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有了
更新的认识。两国加强了对于跨边界污染的合作治理,如同意控制过多的氧化氮NOX的排放
。他们也共同承担保护大陆的湿地,以保护水鸟和其他迁栖生物。随着贸易的自由化,外
来物种的引进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3.3.6 西亚

淡水资源的保存和保护是该地的最优先要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阿拉伯半岛,不足的水主
要靠开发地下水。许多国家正在研制水政策,通过增加供水和节约用水及引进更有效的灌
溉方式来应对水短缺。土地退化和食物的安全性仍然是该地区的主要的环境问题。该地区
的海洋包括了世界上一些最繁忙的航运区域,使该地的海域成为世界上最易于受到污染(
如石油外溢事件)的地区。由于该地区的工业化,使人均产生的危险废物在世界上属于最
高之列。从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和其他工业设施中排出的温室气体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3.3.7 极地

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同温层的臭氧减少,空气污染物的远程传输,与全球气候变化相
关的天气变暖,多种鸟类、哺乳动物和鱼类的衰落和主要河流的污染。

2000年9月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大小创历史记录,达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面积的3
倍。(资料来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2001年)。

在北极圈,1990年代的年均臭氧水平比1970年代的后期下降了10%,增加了雪盲和晒黑的危
险。预期极地的气候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区的变化幅度都要大。气候变暖的趋势减少了如
北极熊和海象的冰上栖息地。在南极,捕猎海豹和捕鲸业使南部海洋中的储量减少。超营
养化作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几个湖泊中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北极圈内近年来的一个
重要的趋势是公众反对水坝的建设,特别是在北欧一些国家。例如,2001年冰岛国家规划
署否决了一个水电站工程项目。该项目将截断欧洲最大的两条冰川和破坏广袤的原野。

--
        /        /      \ /     /   _/
      __|           ,   |/         /
    .~  `\   / \ ,  |   /
  .~      `\    `  /  _/   _/
.~          `\  ~~`__/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