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none),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新大陆的发现者[6](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7日10:05:5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Quick_Meal 讨论区 】
【 原文由 ciel 所发表 】
六、太阳神“拉”号

    1969年5月25日,一艘用芦苇捆扎成的奇怪小船驶出了摩洛哥塞布港,船上乘坐着五个
不同国籍的旅客,一只活蹦乱跳,不肯安静下来的猴子以及鸡、鸭各一只。这引起了港岸
上以及泊港船上的人们好奇,人们打量着这只“诺亚方舟”式的小船,在心底里发出疑问
:他们是谁?要驶拄哪里?

    熟悉内情的人知道,指挥这只芦苇船的是挪威著名的探险家沙尔·海雅达尔,这次航
行的目的地是约6500公里外的美洲。

    海雅达尔已经55岁了,鬓边也已露出了许多白发,为什么还要驾驶着这样一只脆弱的
小船去和大西洋的风浪搏斗呢?

    原来海雅达尔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也是一个工作态度非常严谨的科学家。通过观察
比较,他发现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遗迹有许多方面和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文化很相似
,因此他怀疑它们是从埃及传来底早期文明。但是,为了要证实这个论点,必须回答一个
使人困惑的问题:古埃及人怎样漂过汪洋大海到达新大陆?

    海雅达尔素来就认为大洋不足以成为人类往来的障碍。因此,1947年4月,他曾为了研
究太平洋上的土阿莫图群岛的民族起源,和五个伙伴、一只鹦鹉,乘了一只古代印加人式
的木筏从秘鲁出发,花费301天,漂流8000公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一次,他准备采取
同样的办法,通过亲身实践来证明这件事。

    试验必须在严格仿效古代的条件下进行。他仔细察看了埃及一座大金字塔内壁画上的
芦苇船图形。与此相似的芦苇船,至今还在南美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上应用,他认为古埃
及人很可能就是乘坐这种小船漂航到那儿去的。他决定也采用这种船,于是便在青尼罗河
发源地的达拉湖边砍了12吨芦苇,按照从金字塔里抄绘来的图纸捆扎了一条小船,把它取
名为“拉”号。因为,这是埃及太阳神的名字,古埃及和印第安人都信奉同一太阳教,太
阳神拉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两个民族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

    他们的航行起初十分顺利,六天后驶过了加那利群岛,大约一个月就漂航了3300公里
,前面还有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可以到达美洲了。

    但是进入7月以后,大西洋上卷起了罕见的风暴,狂风夹着暴雨无情地袭击小船,洋面
上掀起的巨浪足有6米高,像是一座座两层高的楼房。小船一会儿被托上高高的浪峰,一会
儿又被摔入深陷的波谷,真是危险极了。

    在风浪中,芦苇船受了严重的损坏,又驶行了一段距离后,终于在邻近美洲不远的地
方被海浪吞没。海雅达尔一行人被跟随在后面的保护船救起才幸免于难。

    “芦苇船怎么能漂洋过海呢?”有人劝海雅达尔,不要再去冒险。

    “不,”海雅达尔摇了摇头,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坚信埃及和南美洲有过联系,古
代人能够做到的事情,现代人也一定能做到。上一次的失败在于小船捆扎得不够结实,只
要注意这一点,就一定能够成功。

    1970年5月17日,他造了第二艘太阳神“拉”号芦苇船,再度从塞布港出发驶向南美洲
。这一次比较顺利,40天后就看见了从陆地上迎面飞来的蜻蜓。又过了17天,终于抵达加
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从而证实了古埃及人使用这种船只来到美洲的可能性。

    除此而外,还有许多线索表明,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也有可能到达过美洲大陆。例如
南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具有较黑的肤色和波型头发,鼻部也较宽,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
屿居民很相似。在美国缅因州的一块岩石上,刻有一段拉丁文的诗句,附近的海滩上曾发
现公元3世纪的古罗马钱币。在墨西哥的古马雅人和阿兹蒂克人的语言中有类似土耳其的词
汇。在北美一个印第安部落中有类似威尔土的词汇,威尔士人还传说,在公元1170年,一
位名叫格威内德的人到达过美洲。

    美国的田纳西州和佐治亚州发现了一些石刻文字,表明在3000年前,也许曾有一些希
伯莱人从巴勒斯坦来到这儿。在那儿,有一支印第安人,他们的容貌,语言和习俗都带有
一些希伯莱人的痕迹。另一块石刻碑文,经研究认为是古腓尼基人留下的。

    在阿拉伯的记载中,传说有人从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出发,到达了一个动植物都和旧大
陆不相同的很大的地方。爱尔兰也有一个传说,说是公元6世纪的一个名叫圣布伦丹的传教
土在北海上浪游了许久以后,曾经到达美洲,至今在纽芬兰考古还找到了一些证据。

    这些说法当然不一定都属实,但也并非毫无根据。至少提示了在遥远的古代,可能有
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漂流到美洲来。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