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旅鼠的“死亡大迁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31日11:08:4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在所有的北极动物中,小小的旅鼠也许是最为神秘莫测,令人费解的了。在其诸多的奥秘
当中,最令人莫名其妙的则是所谓的“死亡大迁移”。
据记载,早在1868年,人们已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年春天,晴空万里,阳光
灿烂,一艘满载旅客的航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突然,人们发现在远离挪威海岸线
的海中,有一大片东西在蠕动。原来是一大批旅鼠在海中游泳,一群接着一群从海岸边一
直向海中游来,游在前面的,当体力用尽后,便溺死海中,紧随其后的旅鼠仍奋不顾身,
继续前进,直到溺死为止。事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万计溺死旅鼠的尸体。
时至今日,这种仍现象屡有发生。
至于旅鼠为什么会集体自杀,科学家们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却仍然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提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来。有人认为,旅鼠的集体自杀,可能与它们
的高度繁殖能力有关。旅鼠喜独居,好争吵,当其种群数量太高时,它们会变得异常兴奋
和烦躁不安,这时,它们便会在雪下洞穴中吱吱乱叫,东奔西跑,打架闹事。因此有人认
为,由于其繁殖力过强,旅鼠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只好奔走它乡。值得一提的
是,旅鼠的分布极广,除北欧以外,在美洲西北部、俄罗斯南部草原、一直到蒙古一带均
有其分布,但只有北欧挪威的旅鼠有周期性的集体跳海自杀行为。因此,有的生物学家进
一步解释说,在数万年前,挪威海和北海比现在要窄得多,那时,旅鼠完全可以游到大海
彼岸,长此以往,世代相传,形成了一种遗传本能。然而,由于地壳的运动,日前的挪威
海和北海已今非昔比,比过去要宽得多,但旅鼠的遗传本能仍然在起作用,因此,旅鼠照
样迁移,最后被溺死海中,演出了一幕幕旅鼠集体自杀的悲剧。
但是,这一学说存在严重的不足。因为旅鼠是啮齿类动物,它几乎以北极所有的植物
为食,而且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是地广鼠稀,所以旅鼠的迁移并非因为得不到足
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更加有说服力的是,旅鼠在迁移过程中即使遇到食物丰富,地域宽
广的地区也决不停留。况且,旅鼠也迁入巴伦支海和沿北冰洋北上,若按上述观点,许多
年前巴伦支海北部理应有陆地,否则,旅鼠又为何北迁呢?对此,前苏联的科学家又提出
了新的解释,在10000年以前,地球正处在寒冷的冰期,北冰洋的洋面上结成了厚厚的一层
冰,风和飞鸟分别把大量的沙土和植物的种子带到冰面,因此,每逢夏季,这里仍是草木
青青,旅鼠完全可能在此生存。只是由于后来气候变化,才导致原来冰块的消失,而如今
向北跳入巴伦支海的旅鼠,正是为了寻找昔日的居住地。这一解释虽然有道理,但缺乏充
足的证据,因此仍不尽如人意。
另外一种学说则认为,由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旅鼠活动过度(紧张不安,东奔西
跑)和社群压力增加,结果旅鼠的肾上腺增大,神经高度紧张,显得焦躁不安起来,而且
运动的欲望十分强烈,于是便开始分散和迁移,有些企图横渡江河湖泊和大海,尽管旅鼠
善于游泳,但终因体力不支而被溺死,有些刚跑到食物稀少的边缘地区,忍饥挨饿,旺盛
的性欲随之下降,于是种群数量开始大规模降低。不过,此学说也有一定的缺陷,因为高
密度的后果往往不会马上在当代就出现,而是在下一代才受影响。
总之,关于旅鼠集体自杀的问题,有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有旅鼠自身生理上、行
为上,甚至遗传上的因素,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只有这样,才
能逐步揭开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另外,研究旅鼠生命周期的科学家还发现,在其数量急剧增加的时期,旅鼠体内的化
学过程和内分泌系统同时也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这些变化可能正是生物体内控制其种群
数量的开关,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使该种群大量的集体死亡。但旅鼠到底是
集体自杀,还是在迁移过程中误入歧途,坠入大海而溺死,至今仍然看法不一,这一直是
生物界中一大难解之谜。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4.8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