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北极科学考察简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31日11:14:2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北极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时代,开始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当时12个国家的100
00多名科学家在北极和南极进行了大规模、多学科的考察与研究,在北冰洋沿岸建成了54
个陆基综合考察站,在北冰洋中建立了许多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

  尽管随着北极的地理发现,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零星的海洋学、地质学、冰川学、
测绘与制图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考察,但是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活动的成功,才
标志着北极和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了正规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阶段。与人类征服其它大陆
的历史相比较,人们进入白色的极地世界时,不仅带去了征服者的勇敢,同时也带去了科
学与理性的精神。

  可以说,随着人类科学活动进入大科学时代,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80年代
后期,北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已出现了真正国际化的趋势。 

  1990年8月28日,经过4年多的艰苦谈判之后,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加拿大、丹
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前苏联共8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的瑞萨鲁特湾市
最后签署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章程条款,成立了第一个统一的非政府国际科学组织,也
就是所谓的“八国条约”。这虽然是一个非政府机构,但章程条款明确规定,只有国家级
别的科学机构的代表,才有资格代表其所属国家参加该委员会。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个
带有明确政府标志的非政府国际机构。因为,对于北极或者南极这样的特殊地区来说,无
论以什么名义开展活动,如民间团体、私人等,都会被视作某种意义上的“国家行为”。
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又是一个科学机构,因而至少在形式上表达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
淡化经济、军事和政治色彩的愿望。尽管除了少数坚持理想主义的科学家以外,谁都知道
不同国家在北极的利益冲突是无法完全回避得开的。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宗旨是科学、
交流与协调,并且对正在北极或非北极开展与北极有关的重要科学活动的非北极国家开放


  1991年1月,该委员会在挪威的奥斯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接纳法国、德国、日本、
荷兰、波兰、英国6个国家为其正式成员国。至此,人类在北极地区的国际科学合作终于迈
出了艰难的,但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和平、科
学、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委员会积极协调并指导各国的北极考察活动;针对一些重大科
学问题组织庞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并且以“公约”、“议定措施”、“现行决议”等方式
对北极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及环境实施及时有效的保护。该委员会为不同社会制
度、不同国家地区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和表达见解的机会。各个学科、各种专业
的科学家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共同的语言。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4.8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