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三峡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市场经济的法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27日08:29:2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
改善航运和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等综合效益。工程从1993年开始施工,预计2003年首批机组
发电、永久船闸通航,2009年工程建成完工。总工期为17年,动态投资将控制在1800亿元
之内。该工程将成为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以及世界
上航运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多年来三峡的建设者们走出了一条用市场
经济法则组织工程建设的探索、实践之路。
三峡工程开工时的1993年,正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时期。计划
经济时期遗留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弊端,而新的管理模式尚未有可以借鉴的
、现成的事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对三峡工程的建设采用了工程项目业主负责制和国
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建设管理体制,专门成立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这一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实行计划单列、具有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并将它作为三峡工程的项目
法人。这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称得上是一个创举。
而三峡总公司从工程一开始,也主动探索用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手段进行管理,而且
在借鉴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工程建设管理系统——FIDIC条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
实际情况,形成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支柱
的“三峡模式”。
在“三峡模式”中,招投标制是一个主要内容。三峡工程自开工起就实行了招标承包
制,几年来,已经完成和正在执行的合同共计5273个,其中70%都是通过招标签定的。可以
说,三峡工程用自身的实践证明了,技术复杂的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对于创造公
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国有资金有效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在工程建设中,有一个新现象值得关注。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有葛洲坝集团、三七八
联营公司、武警水电部队、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院等共17个独立
实体,再加上三峡坝区周边与2县、4镇、19个村接壤。这么多参建单位、周边单位,与项
目法人单位——三峡总公司之间,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全部凭合同进场施工,凭合同进
行管理。这种明确的市场化运做,在我国以往的工程建设中并不多见。
另外,三峡工程还打破了建设资金全靠国家财政计划拨款的传统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的格局。1993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除接受国家开发银行243亿元贷款
外,还开辟了商业银行贷款、外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筹资渠道。其中发行的5期债
券,就累计筹资160亿元。
随着工程的顺利进行,三峡工程建设者并没有停住探索的脚步。今年9月30日, 由中
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共同发
起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正式创立,这标志着三峡总公司的改制重组、实现滚动开发长
江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也为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峡总公司如此积极的进行改制上市,除了筹措资金之外,更重要的他们已经意识到
,三峡总公司未来发展将逐步从以项目开发和电力生产经营为主过渡到以资本运营为主;
从现在建设三峡过渡到经营三峡、发展三峡上。因此,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同时,通过改制重组,突
出主业,建立市场化的电力营销机制,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三峡总公司发
展的当务之急。
根据计划,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将在2003年三峡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期间,根据资本
市场状况择机上市,并通过持续融资,逐步收购三峡工程陆续投产的发电机组,实现规模
与效益的快速同步扩张,最终发展成为具有提供清洁电力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
发电企业。公司上市后,将是我国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7.23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