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三峡库区出土“大型博物馆” 已抢救文物20万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21日09:18:0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四川日报讯: 记者17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考古队承担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
忠县中坝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自1997年开始发掘至今,已圆满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出土的
文物总量约20万件,相当于一个国内大型博物馆的藏品数量。


据了解,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坝遗址进行的6个年度的发掘工作共开探方137个,发掘总
面积达8000平方米,约有地层单位2575个,有房址、灰坑、墓葬、灰沟、窑、灶、路、 

墙、窖、水池等遗迹1414个,出土陶、石、骨、铜、铁等质地的各类器物小件4035件,经
过整理统计的出土器物144490件,另有陶片2643袋,总计约20万件。据该所负责人介绍,
目前国内博物馆藏品上20万件的屈指可数,四川省博物馆有藏品16万件,在全国省级博物
馆中名列前茅。


据称,在一个考古遗址发掘出数量如此巨大的文物在全国还是首次,相当于平均每平方米
出土文物25件、遗迹2个、地层单位3个。发掘出的文物在工地上堆放了20多间屋子,这些
文物及遗址让考古专家们获得了非常丰富的不同时期的实物资料。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
中坝遗址的遗存分为十一个时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西汉
、南朝、唐、宋和明清,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五千年至今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难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遗物为研究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目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正在采用日本技术在中坝遗址整体截取12米深的
地层剖面作为馆藏文物保存。该负责人称,投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半人力的中坝遗址发
掘工作向世人证明了该遗址是三峡库区最重要的遗址,厚达12.5米、通史性的地层堆积,
在中外考古发现中都是空前的,中坝遗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最早、延
续时间最长的盐业生产类遗址,填补了我国考古发现遗址类型的空白,可以说是重庆库区
先民们五千年生产、生活历史的缩影和见证。


据了解,负责发掘工作的人员结束野外工作后将立即投入对文物的研究、整理,预计会出4
本完整、系统、权威的综合性报告,考古队孙队长说,中坝遗址的研究工作决不是一个短
期行为,国内外专家都将花费很长的时间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114.20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