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专家:三峡库区蓄水后不会出现大的地质灾害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30日12:01:0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dxmxqe 所发表 】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30日 11:14)
新华网重庆5月30日电 “由于所有已发现或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都已得到治理或监
测,所以三峡库区在135米高程蓄水后不会出现影响大坝安全、影响长江航道畅通、或
者造成群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专家组组长刘广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刘广润介绍,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暴雨频繁的亚热带气候区,三峡库区崩塌、
滑坡及泥石流时有发生,古滑坡分布广泛。这些古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多处于稳定状态,但
在大坝施工及移民工程的扰动下很多将会复活,一些新滑坡也会出现。从1982年至今
,库区已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70起。
刘广润认为,尽管三峡工程蓄水至135米后,水位将比目前提高55米左右,滑坡
、塌岸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几率有可能变大,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以及
众多科研单位已经分别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大量工程地质勘察, 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航空遥感等新技术被用于地质调查,使库区建立起了GPS
监测基准网和变形监测网,可以基本掌握库区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情况。
目前整个三峡库区共有滑坡、崩塌2490处,其中涉及135米水位需要加以治理
的有581处。依据滑坡、崩塌的危险性、防治难度及危害对象的可迁移程度,这些地质
灾害的防治被分为工程防治、搬迁避让和监测预警三类。目前已经进行工程防治的有19
8处,搬迁避让了232处,剩余的151处则处于严密的监测预警体系内,如果发生灾
害,按照目前的工程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随时治理。另外,对于因蓄水造成的塌岸灾害
,目前已经对81公里的库岸进行了坡岸再造。
刘广润最后提醒说,受地质条件限制,库区小规模的地质灾害还将时有发生。库区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完成,须待水库蓄水达到正常高水位和所有移民工程建设竣工前后
,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再作进一步防治,并经若干年的防治效果观测后(约至2010年后
)才能作出最终结论。(郭嘉轩 代群)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