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qian (一心一意的革命者),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第二黄河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14 21:25:12 1999) WWW-POST


长江,我为你哭泣:近30年森林覆盖减少一半

[1957—1986年的近30年中,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森林覆盖率
减少一半。]

           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

  20世纪的近百年,对于万古奔流的长江来说虽然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
这一个世纪给它带来的巨变,却比长江有史以来的多少万个世纪中的变化总和
还要多。
  还没有流完这个世纪,长江就再也不是先前的那条长江了。
  20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
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一劳永逸地变成了第二条黄河。
  长江在这100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而这造成了长江流域的两个
致命问题:一是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二是洪灾发生时的抗洪
减灾能力大大降低。
  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
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但仅仅30年之后,
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
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
  与黄河不同,如果说灾难的黄河是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遗产,那么,
曾经万年清澈的万里长江却是明白无误地毁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长江上游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更是这条大江的众水之源。多
年以来,四川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比例为11∶1,四川全省在元朝森林覆盖
率还高达50%以上,至解放初尚有20%,但到80年代初只有12%。
现在四川一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超过了5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
总和。
  云南、安徽和江苏无一例外地在30年间使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湖北
和湖南的水土流失面积则分别占到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和28%。江西
省5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还是全省面积的4%,到了80年代,这个数字已经
变成了23%。

  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
径流量减少。而从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及其主要支流的上述各种数值,
无一不是明显恶化的趋势。
  直到现在,人们说到长江流域的年土壤流失总量,还是24亿吨,包括论
证三峡工程时也如是说。遗憾的是,这还是50年代的统计数字。而50年代,
长江流域的流失面积是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还多,
增长了103%。
  根本用不着再去搞什么论证,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
  仅就水土流失而论,其实长江早已后来居上,把黄河远远甩在了后边。
  大江东去,逝者如斯。有良知的中国人,当为那一去不复返的清清长江、
为日益混沌的我们自己而一哭了。
  [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30年间减少了45·5%。]湖群从华夏
大地消失淡水湖群从华夏大地消失。
  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
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水土流失使这些湖泊首当其冲寿
命剧减。
  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1949年,面积
缩减为435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40年来,
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大达7—
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
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徒有虚名的八百里洞庭
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
  然而,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它的
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
了1/5以上。
  湖北省素称“千湖之省”,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
湖泊确实达1066个,可是,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
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公里。
  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亦达1600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公里,到80
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公里,减少了45·5%。曾经星罗棋布曾如散
珠碎玉的长江中下游湖群,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接连从华夏大地
上消失。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50年代以来由
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贮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
的三峡水克的防洪克容。

  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克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
中小水克淤积占了克容的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
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
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0000公里
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
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
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洞庭湖畔的安丰乡三面环水,被2·6万米防洪堤拱卫着。为了这道生
命线,全乡5800名劳力平均每人每年要在防汛中投工100多个。40
年来,共挑土石方1000多万立方米,费工7000多万个。全乡用于大
堤的义务工费用,每年都在60万元以上。许多人忍受不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和心理压力,纷纷背井离乡。1988年特大秋汛袭来之时,一位村党支部
书记在抢险动员大会上声泪俱下:“乡亲们,你们有亲的投亲,有友的靠友
,无亲无友的就跟我上堤挑土吧!”
  上游越穷越垦越垦越穷,下游越险越加越加越险。
  上游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下游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长江每年接纳废水200亿吨,流域内每年施用农药70余万吨,还
有数量庞大的污染物。]

         是谁把乳汁变成毒液?是谁把乳汁变成毒液?

  长江流域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长
江帮助人们创造了财富,人们却把它当成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沿
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停地向它倾泻着肮脏的物质,每天都有5000多万
吨废水流进长江,长江现在每年接纳的废水已达200亿吨。这还没有把发
展迅猛、且多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面大量广的乡镇企业的“贡献”计算
在内。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五大沿江城市排放的污水,在长江
干流形成的污染带累计长500多公里。据1988年统计,长江工业废水
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汞15·28吨,镉59·25吨,铬468·
2吨,砷1146吨,铅469·8吨,酚3483吨,氰化物2738吨,
石油类28900吨,化学需氧量328·6万吨。长江的水污染还来自
农药、化肥,流域内每年施用农药70余万吨,其中有机氯农药占一半以上。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产值翻番,长江的污染也在倍增。
  地处长江口的大上海,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区
域,更是长江的污染之最。苏州河早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阴沟,黄浦江的黑臭
期每年已超过150天。1988年初使几十万人遭殃的甲肝大流行,不过
是上海水污染的一个小插曲。而上海市每天产生的7300多吨粪便和50
0多万吨污水一起排入黄浦江,每天又从江里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骄傲
的上海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人类生命史上最肮脏最可怕的循
环的哺育之下生活着。

  据三峡环境影响报告书,1990年长江全江主要江段水质均为二类。
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说,1992年长江干支流在评价
的8831公里河长中,水质符合一、二类标准的占58%,符合三类标准
的占22%,符合四、五类标准的占20%。1993年10月,长江三峡
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通报:“经9月份取样监测与评价结果,长江干流奉节、
巫山、巴东、秭归、三斗坪、南津关、宜昌等江段的水质为地面水环境质量
三类标准。宜昌市城区左岸的水质为四类标准。长江三峡工程施工区有的支
流水质较差,超过五类标准。”
  这无疑是一个明确的警报信号:即便是在进入90年代以来这短暂的时
间尺度之内,长江的水质就在明显恶化。
  养育着四亿人的长江,就是这样被糟踏着祸害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
育各族儿女”————是谁把乳汁变成了毒液?
  在人口这个方面,长江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的总和,
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可是,那三条大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更超过长江的7
倍。早已力不从心疲惫不堪的长江,你还能坚持多久呢?
  已经超载的环境容量的每况愈下和前所未有的巨量人口的与日俱增——
——这是现在长江的最大难题,也是当今中国的最大难题,同样是关系到子
孙后代的最大难题。
  长江流域目前平均人口密度约220人/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人均占
有耕地不足0·9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5。
  更为严峻的是,这点本已十分可怜的生存空间,还在被迅速蚕食着。且
不说过度耕种已经使地力普遍明显下降和日益发展的土地污染,也不说建设
和生活、死人和活人对有限耕地的无止境占用,仅水土流失的“贡献”就够
叫人担心的了:即使按照每年24亿吨的速度流失,300年后,整个长江
流域就将土枯岩裸山穷水尽。而全流域2亿多亩山区丘陵的旱地,如此再经
过四五十年,就将有一大半率先流失殆尽而无法耕种。
  再发达的经济和再先进的科技,大概也没有办法使十几亿人在石头和沙
漠上活下去。
  要解决长江所面临的人口与环境这一最重要最紧迫的双重困境,若从流
域生态环境的角度,需要另一项“三峡工程”。
  长江上中游待绿化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投资150亿元,用一定的
时间,使其全部颂化后,可增加保蓄水量数百至上千亿立方米。它似乎没有
眼前的功利,却是恢复长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限定因子。
  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于当代和子孙万代的造福,是任何水利工程
也无法比拟的。据有的学者计算,如果四川境内的宜林荒山全部颂化,每年
还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向西北地区增送360亿立方米水分,这比南水北调或
西线工程调水量大得多,也省钱得多。
  只有当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涵养水源5000亿立方
米,才能使整个长江山青水秀,水量丰稳。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已经启动。其第一期工程从1988年到
2000年,计划中央投资和地方筹资合计不到20亿元。这比起全国每年
花在进口木材上的钱,简直少得不成比例。据报道,本世纪末我国木材年进
口量将达到3900万立方米,而目前国家用于营林的贷款投资,每年仅3
亿元人民币,不到进口木材年耗资的1/22。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统爱说:
这叫“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
  万年长江难道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确实,对于现代中国,没有比失去这样一条清澈的万里长河更为悲哀的了。
  长江生态的恶变,不仅仅是长江的悲剧,不仅仅是20世纪的悲剧,也
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节选自钱钢、耿庆国主编的《20世纪中国重灾百录》。
文章原作者金辉)  


--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外辘轳声,
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59.226.92.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