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湿地科学漫谈(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2月28日08:55:2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湿地退化机制、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和人工湿地构建研究是湿地研究的又一个热点。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瑞典均深入开展此类研究。最为成功的是美国和澳大
利亚人工湿地构建和佛罗里达大沼泽地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研究。目前特别注意湿地退化
机制、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和人工湿地构建理论研究,也加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
建方法、技术和方案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探讨。主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在考虑湿地生态
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侧重湿地生境恢复技
术,提高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文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还进行湿地净化功能与环境
容量研究,湿地营养负荷、循环过程、转化规律、迁移途径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研
究。研究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湿地演替规律,不同干扰下湿地退
化过程和机制,湿地退化的指示性标识,退化临界指标,退化景观诊断依据和评价指标体
系。还侧重湿地退化过程动态监测模拟与预报研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是退化湿地的生态
恢复关键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湿地能够提供特殊生态功能的能力和维持自身有机组织的能力
,它可以在不良的环境扰动中自行恢复。作为新领域的探索,虽然刚开始起步,但是进展
很快。主要侧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湿地生态系统诊断指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恢
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时间与空间尺度,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数
量评价等领域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化学与生物指标,现在又引进物理指标。除湿地的自
然属性外,又将社会经济指标也纳入湿地健康研究范畴之内。使湿地健康诊断指标更趋于
完善。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的一些指标在管理实践上效果良好。研究将提高湿地健
康的预警能力。以往研究还多侧重河流、湖泊与水库湿地,对沼泽湿地的研究近期才逐渐
增多。 

    湿地评价主要包括湿地功能评价、湿地价值评价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目前致力于探
讨评价标准和指标以及定级。美国在湿地水文地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湿地功能评价方
法和快速湿地功能评价方法。快速实地评价方法被认为是地景规划的有效方法,已被越来
越多的国家和学者所采用。欧洲通过建立湿地系统共有的关键过程以及它们与功能的联系
,测定湿地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恢复能力以及对这些干扰的反应,利用动力模型和定期的观
测确定湿地功能分析阈值。现在倾向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和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美国已经设立了以地景级别的标志来评价全国生态健康状态的长期趋势实验场,为湿地提
供定量因子描述,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湿地评价水平。定量评价是决策者决策的有力依据,
定量评价方法一直为研究的热点。现在多采用市场经济法对实物进行直接评估,用费用支
出法、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及条件价值法评价非实物价值。对湿地功能价值则采用市
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和替代花费等进行评估。 

    泥炭与泥炭地利用研究仍继续保持旺盛发展趋势,一大批新开发的新型泥炭产品和性
能更好的泥炭生产机械设备不断问世,如泥炭处理废水产品等,不断满足市场需要,提高
了工作效率。泥炭地利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特别加强了采后泥炭地和人类活动过程对
泥炭性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断应用新型仪器进行泥炭特殊性质研究,如利用近红外
光谱仪进行泥炭能量测量取得可喜的进展。泥炭萃取设备也取得新突破。新型的泥炭开采
与产品生产设备性能更加优越。新型农业、园林和花卉业的泥炭复合肥料效果比以往同类
产品更好,用于环保、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的新型泥炭产品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管理技术主要研究人工湿地建设的基础理论、工程工艺及管理等
内容,侧重研究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为主的环境治理生态工程与技术,不
断地发现处理污水效果更好的水生植物和处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上获得很高
的效益。如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的湿地除磷生态工程,有效地除去地表水中过高含量的
磷,使湿地重新为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水源。近年来,运用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的理论与方法加强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配套管理技术研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如中国三江平原湿地首创的“稻-苇-鱼”、在珠江三角洲建设的“桑基鱼塘”等湿
地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研究最突出研究成果之一。 

    新技术、新手段与新方法的应用是湿地科学研究发展的动力源泉。3S(GIS、GPS、RS
)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编目、湿地功能评价、湿地监测和湿地保
护研究,在湿地景观动态和退化湿地监测方面应用,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一大批新型高
精度和高准确度的湿地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研制和普及应用,实现同步全天候地自动环境监
测,推进了湿地生态过程研究。如湿地多功能水质自动观测仪(YSI)、湿地水文实验室(
Hydrolab)和湿地自动水样采样器等仪器设备已形成功能各异、用途多样的系列化产品,
湿地自动气候观测站使湿地环境长期连续监测成为可能。AMS碳同位素测年、210Pb、137Cs
和氧同位素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湿地发育与演化的牢靠的时间框架,提高了古环境重建的精
度,捕捉到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年代。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长期
不能获得的某些生态过程的机理。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湿地过程研究,建立了很多
有科学价值的数学模型,深化了机理研究。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交流,缩短了空间的距离
,实现不同区域同步对比。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地引
入湿地学,使湿地学方法论不断完善,克服了湿地研究在深入、综合、定量和预测等方面
的障碍。(杨永兴)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5.1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