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好望角为什么好望不好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30日16:39:0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位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陆地标志。好望角的发现,是一
场海上风暴送给葡萄牙探险巴塞少缪·迪亚士的意外礼物。
  1487年7月,32岁的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3艘探险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
了驶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当船队到了南纬33度的地方时,突然遇上了风暴,在海上漂泊
了13个昼夜。风暴停息以后,迪亚士决定向东航行,可一连行驶了好几天仍未发现非洲西
海岸的影子。迪亚士凭着丰富的航海经济推断,船队已在风暴中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
是船队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几天之后果然看见了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和一个海湾(即今南非
的莫塞尔湾。)但船员们都不愿继续东行冒险,迪亚士只好率船队返航。

  返航途中接近一个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风暴再次降临,海面巨浪滔天。船队在风浪
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
海角,迪亚士将它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船队回到里斯本,迪亚士向国王裘安二
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险经过和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进
入印度洋,到达朝思暮想的黄金国印度,于是就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
至今。

  此后,好望角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好望角
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遇难海船难以计数,以致有"好望角,好望不好过"的说法,1500
年,"好望角之父"迪亚士正是在此走完了人生旅程,好望角成了他的绝望之角,葬身之所
。自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以来,这里就以特有的巨浪闻名于世。据海洋学家统计,这一海区1
0多米高的海浪屡见不鲜,6米~7米高的海浪每年有110天,其余时间的浪高一般也在2米以
上。好望角不仅是一个"风暴角",还是一个"多难角",从万吨远洋货轮到数十万吨级的大
型油轮都曾在此失事,其罪魁祸首就是这一海区奇特的巨浪。1968年6月,一艘名叫"世界
荣誉"号的巨型油轮装载着49000吨原油,当它驶入好望角时遭到了波高20米的狂浪袭击,
巨浪就像折断一根木棍一样把油轮折成两段后沉没了。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不完全统计
,在好望角海区失事的万吨级航船已有11艘之多。在南部非洲的海图上,都有关于好望角
异常大浪的警告。

  好望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气象学家探索了多年,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好望角正好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
,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关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
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
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

  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
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
比作"鬼门关"。

(摘自中国海洋报1038期)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4.8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