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从大爆炸到黑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3日09:53:0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
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
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
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
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
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
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
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
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
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
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
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
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
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
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
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
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
“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5.1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