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世界最早养殖的鱼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13:47:43 2003)

鲤(Cyprinus carpio)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鲤拐子,毛子,鲤子,鮘

仔。英文名:Carp , Common carp 。

  体侧扁而腹圆,头后背部稍隆起。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比吻须长。下咽齿

主行呈臼齿状。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而带锯齿的硬刺。鳞较大,身体背

部呈灰黑色,体侧青灰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桔黄色。

  鲤平时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低层,冬季游泳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

鲤对水体环境适应性极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鲤的成鱼是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的杂

食性鱼类,幼鱼期则以大型浮游动物为主食。多数1岁鱼就达到性成熟,生殖期随生长地区

不同而有所变化。珠江流域因气候温暖,2月底或3月初即开始产卵;长江、黄河流域多集

中在4-5月;东北地区比较寒冷,6月才开始产卵。产卵场多在河湾或湖汊的水草丛生的浅

水区产卵,鱼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亲鱼生殖后即转入肥育期。

  提起鲤鱼,人们就会联想到我国古代四大名鱼之一的黄河鲤,还有著名的观赏鱼:红

鲤、镜鲤,以及众多养殖品种。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

、产量最高的种类之一。

  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据史料查证,远在纪元前十二世纪的殷商时代便开始

池塘养殖。据《诗经》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竭力主张发展

池塘养鲤,他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养

鱼种竹千倍利”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在周代,鲤鱼已成为最名贵的食品之一。周宣王

讨伐 严狁获胜,特以“包鳖脍鲤”大宴诸候。《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相传孔子生一儿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孔子为感激君主的赐予,为其子取名鲤,字伯鱼

。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认为,鲤“为

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至2200多年前的汉代,池塘养鲤已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

经营着养鲤业,并从自给性逐步发展至商品性生产。到了唐代,皇帝姓李,“鲤”与“李

”同音,因而鲤鱼跳上了龙门,成了皇族的象征,朝庭使用的凭信——符,也刻成鲤的形

状,皇帝把鲤形佩鱼赐给大臣,用以显示尊荣。于是“养鲤”、“捕鲤”、“卖鲤”、“

食鲤”都成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唐朝法律规定,捕获鲤鱼必须立即放生

,凡出售者罚打六十大板。在唐代的300年间,养鱼户只好另觅养殖对象,逐渐发现最理想

的养殖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唐代以后,显然恢复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