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鲤鱼的经济价值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13:48:13 2003)

两千多年来,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明代洪武初年,诗人杨基在诗中写道:“春风吹雨

湿衣裙,绿水红妆画不如,却是汉阳川上女,过江来买武昌鱼”,清同治年间的《江夏县

志》记载:武昌黄鹄矶头出产的鲤鱼“味独鲜美,立冬后腌鱼者争购之,他省呼之曰楚鱼

”。黄淮一带更有“没有老鲤鱼不成席”之谚语。古人还把鲤鱼当作书信代用品,古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至今

民间还保留着逢年过节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以示尊敬和祝贺。鲤鱼被视为勤劳、善良

、坚贞、吉祥的象征。以鲤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更是比比皆是,关于“鲤鱼跳龙门”的神

话和“追鱼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

  据说在元代,中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商贸往来密切,波斯人将鲤鱼带回波斯。在1150年

间,欧洲十字军东征时把鲤鱼从波斯带往奥地利,以后逐渐往西欧移植。于1367年移入匈

牙利;1496年移入英国;1560年进入普鲁士,后进入瑞典;1729年移入俄罗斯;1830年从

欧洲传入美国。如今,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

  鲤鱼作为观赏鱼,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在御花园饲养红鲤鱼。当时有一

位大臣余樊学因“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乡时,皇帝特以红鲤赏赐,令他带回故乡饲

养。此鱼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为江西婺源特产。江西兴国红鲤以及许多地方培

养的镜鲤均为后来培育的鲤鱼品种。红鲤早期曾传入日本,并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将其

改良为绯鲤,初期称为“色鲤”、“花鲤”,二战后改名“锦鲤”,并被作为皇家王室贵

族和达官显赫等家庭的观赏鱼,或饲养于寺院神社,故又称为“神鱼”,象征吉祥、幸福

。日本人把锦鲤看成是艺术品,有水中“活的宝石”之美称,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

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

  鲤鱼肌肉营养成分的组成,随品种和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异,其变化范围为:水分占75

.0-79.6%,蛋白质14.8-20.5%,脂肪1.1-8.7%,灰分1.0-1.2%。食用价值为每公斤鱼

肉总发热量1415大卡。可食部分占鱼体重的52.02%;总重的发热量每公斤为792.4大卡。

蛋白质中所含数种人体氨基酸的含量都比较高(见下表)。每百克可食部分还含糖类0.2克

,热量88-115千卡,钙28.0毫克,磷175-407毫克,铁0.5-1.6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





种  赖

酸  组

酸  精

酸  门


酸  苏

酸  丝

酸  谷

酸  脯

酸  甘

酸  丙

酸  缬

酸  异

氨酸  亮

酸  酪

酸  苯



黄河鲤  8.18  2.41  4.76  10.17  3.78  3.40  13.17  3.22  4.67  5.21  4.52  4.

57  6.12  0.45  3.80
池养鲤  6.79  2.06  4.24  8.81  3.75  3.55  12.36  3.44  5.02  5.27  4.41  5.1

5  6.75  0.70  3.38


  鲤鱼的肉、胆、血均可入药。其肉性味甘、平,有下水气、利尿消肿功效;入药可开

脾健胃、利小便、消腹水、消水肿、止咳镇喘及发乳。在治疗门静脉肝硬化,慢性肾炎,

消瘦性浮肿,孕妇水肿,产妇乳汁不通或量少,全身虚弱,妇女月经不调,腰疼痛,头昏

心跳,不思饮食,妇女血崩,咳嗽气喘,脚气肿痛,步行艰难等症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其

血可治口眼歪斜。其胆性味苦、寒、有毒,有消热、消炎、明目之功效;可治目热、赤肿

青盲、耳聋、急性和慢性中耳炎。鲤鱼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这种胆汁毒素能耐热,

吞食生、熟鱼胆均会中毒。中毒过程主要作用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短期内引起胃肠症

状,肝、肾功能衰竭,常合并发生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脑水肿、中毒性休克,有

时虽采用改善肾功能的措施也难奏效,严重者可致死亡。

  鲤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虽各地品种极多,形态各异,但实为同一物种,唯在西南

地区生活着15种地域性种类,其中分布于云南湖泊中为11种,2种在广西西江,1种在广西

钦江和海南,1种在四川邛海。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快速生长

转基因鲤鱼的诞生,使鲤鱼的生长速度提高140%以上,味道更鲜美,转基因鲤鱼的商品化

,将为鲤鱼的养殖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