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河鲀(上)――不食河鲀,不知鱼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17:18:05 2003)

 河鲀(Fugu spp.)属鲀形目,鲀亚目,鲀科,东方鲀属。约有19种,通称河鲀。俗称:

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

,街鱼(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古名肺鱼。英文名:Far east puffers 。

  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

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

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

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

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

刺竖起,借以自卫。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唯有暗色东方鲀(Fug

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

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

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

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

鄱阳湖中产卵。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蝦、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

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

等水系的中、下游。一般体长在100-30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630毫米以上。

  河鲀在我国资源甚为丰富,估计年产量约达3-4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

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河鲀肌

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

均极喜爱吃河鲀;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不吃河鲀,不知鱼味。”食用河鲀肉,除品

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但是河鲀毒性极大,如烹调

不当,食后往往中毒,甚至危及性命。早在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已有“肺鱼(即河

鲀)食之杀之”的说法。而《本草纲目》中则有较详细的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

,修治失法,食之杀之。”虽然如此,人们往往仍经受不住脍炙人口的河豚佳肴的诱惑,

因而民间有“拼命吃河豚”的说法。其实,人们所担心的中毒问题并不难解决。河鲀的毒

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

。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

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

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

,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