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鱼类的洄游秘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4 10:31:53 2002) , 转信

先给大家说说什么叫鱼类的洄游。鱼类在水中运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一
定规律的,如临时躲避敌害的袭击,追逐俘获物,或其他偶然性的运动等等。这类运动
有时连续发生,有时则很长时间没有出现,移动的距离或持续时间一般较短,而且没有
一定的方向和周期性,因而被称为“不定向移动”。另一种则相反。它的运动是有目的
性的,时间和距离相当长,有一定路线和方向,而且在一年或若干年中的某一时间,某
些环境条件下,作周期性的重复,因而形成了所谓“定向移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洄
游。鱼类的洄游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麻哈鱼和鳗鱼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海洋中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大麻哈鱼,到了性成熟的时候,就成群游向河口,并以一昼
夜四五十公里的速度,逆水而行,到离海洋数百公里的河流上游产卵。它们在洄游途中
,不思饮食,只顾前进,遇到浅滩峡谷、急流瀑布也不退却。有时为了跃过障碍,竟碰
死于石壁上。到达目的地后,因长途跋涉,体内脂肪损耗殆尽,憔悴不堪。绝大多数大
麻哈鱼在射精及产卵后就死去,不能看护自己的后代。受精卵在河水中发育成小鱼后,
顺水而下,回到海水生活四五年之后,又沿着父母经过的路线,回到河流的上游产卵。

生活在江河中的鳗鱼,却与大麻哈鱼相反。它们长大以后要在海洋中产卵。鳗鱼在繁殖
季节也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它们遇到河道阻塞,无法前进的时候,会不顾死活地离开
水面,沿着潮湿的草地,翻越重重障碍,奔赴大海。鳗鱼在完成繁殖后代的使命之后,
有的累死了,有的同子女一道回到故乡。
在许多情况下,洄游的鱼类是成群结队的。例如黑海里的鳀鱼,就是著名的例子。成群
结队的海鸥,常因饱食了拥挤在海面的鳀鱼而不能飞翔,有时鱼群大量游来,竟使海湾
淤塞。一百年前,巴拉克拉夫海港,曾因大量鳀鱼拥进,挤得水泄不通,大量的鱼因而
闷死腐烂,臭气弥漫,竟然成灾,成了世界奇闻。
究竟什么原因促使鱼类作这样的洄游呢?我们说这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也
和其它动物一样,它的活动受到温度的影响。由于鱼类在水中生活,除了温度,水流和
盐度等对鱼类的洄游都有影响。水流对鱼类的洄游,特别是对幼鱼的洄游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对幼鱼来说,它们缺乏必要的运动能力,不能与强大的水流作斗争,因而只能完
全被水流所“挟持”,随着水流而移动。许多成鱼的洄游,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水流所左
右。又由于它们身体的两侧有许多被称为“侧线”的感触器官,它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
感,能帮助鱼类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不同种的鱼类对水流的刺激作用的反应也
不同。有的是逆流而上,有的是顺流而下。鱼类的长途洄游,可以说大多数是由水流的
作用而引起的。水的温度对鱼类的洄游,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多数鱼类也和候鸟一
样,对温度的感觉相当敏感,它们只能在一定的水温中生活,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
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例如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小黄鱼,它们
在秋未冬初就先后离开沿岸,游向深海去度过严寒的冬夫。这种洄游彼称为“越冬洄游
”。鱼类的洄游与水的盐度也有关系。水中盐分的变化,会引起鱼类生理上的变化,例
如使鱼的血液内盐分减少或增多,就能使鱼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不同种类的鱼或
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活阶段中,对水中盐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对有的鱼来说,
不同盐度水域的分界处,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是对另一种鱼来说,却又是它们洄
游途上的“路标”。
据报道,鱼类的洄游与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有关系。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
出的热量和射出粒子多少。这种变化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水温。海流的变
化,鱼类的洄游也随之发生变化。有人观察到,当太阳黑子活动强烈,大气温度和海水
温度升高的时候,鳕鱼的洄游路线会受到很大影响。鳕鱼的洄游路线变化规律,与太阳
黑子每十一年产生一次强烈活动的周期大体相吻合。鱼儿的洄游,除了外界的环境条件
外,鱼类本身生理上的要求也能引起鱼类的洄游运动。这种洄游主要是在生殖期间和觅
食期间,前者被称为生殖洄游或产卵洄游,后者被称为索饵洄游。鱼类的性腺发育到一
定阶段后,由生殖腺分泌到血液中的性刺激素就起作用,迫使它游向沿岸水温高、盐度
低的水域。因而大多数的鱼类在产卵的时候,都向近岸或河口洄游。当然也有例外,如
比目鱼,一般是沿海岸线游向深海去产卵。
鱼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和身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在产卵以后为恢复体力,就必须寻
觅必要的食料。鱼类的食料大多数是浮游生物或其他小鱼小虾,而这些生物的数量往往
随着水域的环境变化而有很大的增减,因此,鱼类为了追逐饵料生物群,就不得不作长
距离的索饵洄游。也有人会问:为什么有的鱼喜欢逆流而上,有的喜欢顺流而下?为什
么有的鱼就爱游向近海或江河中去产卵,而另一些又恰好相反,游向深海中去产卵?我
们说,这与鱼类的遗传本能有关系。鱼类长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洄游运动已经形
成一种习性,成了一种遗传的本能。不同种类的鱼,由于从它们祖先所继承下来的习性
不同,所经历的历史年代不同,所以这种遗传性的本能也有很大差别,并形成某一种族
的固有特性。
掌握鱼类的洄游规律,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鱼类
就成群结队地进行洄游,它们游经的路线和群集产卵、索饵、越冬地点就是大好的捕捞
场所,形成我们常说的“渔汛”。那么怎样掌握鱼类的洄游规律呢?俗话说:“近水知
鱼性,近山识鸟音”。长期的实践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鱼类的洄游可以进行科学预测。但要真正掌握鱼类的洄游规律,并用以指导生产,还必
须有赖于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