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鱼类趋光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14:38:2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趋光性使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行为反应的特性。趋向光源的定向行为称正趋光性,背离
光源的行为称负趋光性。许多鱼类具有正趋光性,如竹刀鱼、沙丁鱼、脂眼鲱、圆鯵、鲐
、竹荚鱼、斑葵、银汉鱼、颚针鱼、鱀条鱼等。

  鱼类对光刺激的反应有好奇性、适宜照度、索饵集群、条件反射、强制运动、迷惑和
本能等种种假说。鱼类的趋光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鱼受光刺激后,游
近光源周围;第二阶段是鱼滞留在光源下游动。但趋光的鱼类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因对
光的适应、疲劳以及环境的变化等而离开光源游走。某些无趋光性成鱼,其幼鱼也有趋光
反应,如香鱼、鳗鲡等的幼鱼。同一种鱼类,其趋光性随着发育阶段、雌雄性别、摄食量
和鱼鳔结构而异,如幼鱼期比成鱼期趋光明显,摄食量少时容易被光诱集,有的鱼类如竹
刀鱼在怀卵期的趋光性减弱。此外,鱼群被诱集后的起浮程度与鱼鳔结构有关。

  趋光性有刺激相称性、保目标性和保留性三种类型。刺激相称性是由于两眼受光面的
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而保目标性和保留性是鱼眼受光面部分受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鱼
类为保持受光量没有差异而产生趋光。鱼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曲线是不相同的,底层鱼
类感受光谱范围很窄,约为410-650毫微米,而上层鱼类则具有较宽的光譜范围,约为400-
750毫微米。

  鱼类有一定的适宜照度范围,并且在这种照度的水层内集群。鱼类的适宜集群照度随
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竹刀鱼在水上灯照射下,集群于光源下方约2米处,并滞留相当
长的时间。而在水下灯照射下,尽管光量小于水上灯,鱼类能围绕并游向光源,但滞留不
久即离开光源。趋光性强的鱼也是集群性强的鱼种,如沙丁鱼、鯵、鲐、竹刀鱼、玉筋鱼
等。在夜间鱼为了防御、索饵或发现同伴而长时间滞留于光源下,从而产生集群反应。

  鱼类的趋光性与水温和月光有关。一般情况下,水温越高,趋光性越弱;反之,趋光性
增强。月光明亮,趋光集群效果较差,如果增强光的照度,可以提高集群效果。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