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溯河洄游鱼类――大西洋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14:42:0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一些在海洋中生活成长,性成熟后由海洋进入江河到淡水中生殖的鱼类。经过定时的、远
距离的、大规模的溯河产卵洄游。以鲑科和鲱科的一些鱼类为典型代表,它们在海中觅食
生长,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在海洋中集群进行长距离洄游,经河口溯河
进入淡水,在河川中产卵生殖后代。这一类最著名的例子是七鳃鳗、鲟、西鲱、鲑、鳟及
虹鳟等。
大西洋鲑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产卵,产后在
回到海洋肥育。幼鱼在淡水中生活2-3年,然后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数年,直到性成
熟时再回到原出生地产卵。大西洋鲑的产卵期虽是从9月至次年2月,但在一年内,差不多
每月都有鱼群接近沿岸,并借助潮流的帮助,从河口上溯入河川。从进入河口后要到上流
,必须依靠自己的游泳能力,它们为了完成生殖任务而用的力气是非常强大的,为了飞越
瀑布和堰坝等横在河流中的障碍物,必须用极强的游泳能力,以达到冲出水面,跳过障碍
物。它们“飞越”瀑布的行为,多少年来一直被赞为奇观。它们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摄食,
所以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当它刚进入江河时由于亲鱼在海洋中
储存了充足的养分,那时的鲑鱼具有健康而优美的形状和鲜明的银白色。
但经过长途跋涉,一到接近产卵场,就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形态,银白的鲜
艳色彩消失,而变为暗赤褐色,雄鱼的前齿变化,吻部和下颌都突出,下颌的前端向上弯
曲,形成钩状。到了江河的上游,背上的皮肤变得相当肥厚,成为海绵状,鳞被埋在中间
,体上生出红色和橙色的斑点和斑纹,并出现具有白圈包围着的黑点,这个时期的雄鲑又
叫红鱼,而黑色强壮的成熟雌鲑称为黑鱼。鲑鱼在溯河过程肌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刚离
开海洋的鲑,在开始溯河时肌肉坚实而呈赤色,组织中积有丰富的脂肪;但到达上游接近
产卵时,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脂肪已被消耗殆尽,此时肌肉变为灰色而无光泽。脂肪迅
速地从肌肉转移到生殖器官的过程使鱼体发生性双态现象,这也是在脂肪转移时所形成的
副产物,因为不能全部排泄,而形成上下颌前端的突出,或在皮肤上出现色斑。
鲑鱼的产卵场所选择在水流相当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一旦亲鱼到达产卵场,雌
雄先成对地分散,接着雌鱼开始工作,把身体和尾摇动,掘出浅洼,把少数的卵产在洼中
。这些卵立即有雄鱼来使它受精,受精卵沉到洼底,由于卵表面有粘性,故卵能附着在河
底。之后,雌鱼用细砂砾把卵覆盖。由于水流能迅速地通过细砂砾的间隙,使卵能得到充
足的氧气。这样的产卵行为,每个数分钟重复一次,每次产卵后,亲鱼就逐渐向上流游泳
。这种产卵行动持续1-2周,直到所有的卵全部排完,并完成受精。鲑鱼的产卵床或洼称
为“生殖床”,一对鲑的生殖床长可达数米。在产卵期中,雄鱼一般都是非常粗暴,倘有
侵犯者,雄鱼立即猛烈地追逐、驱赶,即使是遇到同种的雄鱼也要引起剧烈的斗争。在产
卵场中最难对付的敌害是雄鳟鱼,这种鳟鱼在雄鲑不在时,就把精子排在鲑鱼的卵上去。
产卵行动对鲑鱼而言,非常消耗元气,尤其是雄鱼。产完卵的亲鱼显得非常疲劳,体
形显得头大、身体瘦弱。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要经过长途旅行再回到海洋中去,显得非
常困难,大多数个体或因太累,或因疾病或外伤和饥饿,或被水鸟、河獭及其它敌害所残
杀。雄鱼能回到海洋活到第二次再来产卵的仅是少数。但大部分的雌鱼仍能回到海洋,在
海洋中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了以前的常态,重新出现鲜明的银白色,颌的突出部分也因
被吸收而缩小。
鲑的种类很多,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有5、6种,在北欧也不少,在我国黑龙江流域有3种
,它们差不多都有类似的产卵习性。有的种类,溯河洄游的旅程更为艰苦,有的行程达二
千多公里。所以这些鲑在生殖完成后,有时在尚未完成之前,它们就能全部死亡,在一些
河川内,浮在河道中的死鲑,可以长达数公里,或堆积在河边高达数厘米。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