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降河洄游鱼类――鳗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14:43:2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一些在淡水中生活,性成熟过程中由淡水降河到海洋中去产卵的鱼类,它们经过距离长短
不一的江河入海产卵洄游,游向一定的产卵场。降河产卵洄游也称降海产卵洄游。鳗鲡属
鱼类是降河洄游鱼类的典型代表,松江鲈也属这种类型。

  鳗鲡属的种类很多,全球现存19种和亚种。鳗鲡的成鱼平时生活于淡水中,接近性成
熟时在秋季大批降河入海,经过长途跋涉,到海洋的深处进行生殖。如欧洲鳗鲡横渡大西
洋,经过3000-4000公里的洄游,到达大西洋西部,百慕大群岛附近的深海海域产卵。美洲
鳗鲡降河入海后的洄游距离也有2000公里以上。产在中国和日本的鳗鲡,产卵场据称在210
-260N,1230-1290E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鳗鲡在降河洄游时,多在夜间行动,不易查觉。由于鳗鲡有皮肤呼吸的辅助呼吸功能
,可以离水生活一段短时间,夜间可通过潮湿的草地而从一个湖泊转移到另一个湖泊。下
海以后,体形和体色发生了一些变化,眼变大,吻变尖。体背部颜色变深,腹部变为银白
色,故有银鳗之称。此外,体液渗透压升高,鳔变小。

  由于鳗鲡在淡水生活期间,雌雄个体没有明显的副性征,雌雄鳗难于区别。在淡水中
性腺不能发育成熟生殖,因而长期以来,鳗鲡的生殖习性被视为非常神秘,从前曾有一些自
然科学工作者对鳗鲡的繁殖,作出了十分不科学的论断.亚里士多德曾说:“在鳗类中绝没
有发见过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所以可能是没有生殖器官的”。他又说:“鳗鲡是由地内生
出的,是一种自然发生。”这种说法,当时得到著名学者惠尔登的支持。

  伯列纳认为鳗鲡是没有性别的,他说:“鳗鲡在生活时,把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上摩擦
,落下的碎片就是生出下一代的东西。”还有的学者提出:“鳗鲡是从5月清晨的露水产生
的。”或“鳗鲡是由落在水中的马毛变来的。”或“鳗鲡是从别种鱼的鳃里跳出来的。”
凯尔克洛斯在1862年提出更离奇的观点:“银色鳗的祖先是一种小甲虫”!在19世纪至20
世纪初,人们只知道一到秋季,大群的成鱼下海,到了春季,长约6、7公分的幼鳗或小鳗
成群溯河,向上游行动。因此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这种幼鳗一定是数月前下海的成鱼的
后代。还有人以为鳗鲡的生殖是在河口进行。

  鳗鲡在淡水生活期间,由于体色带黄色称为黄色鳗,生殖时入海体色发生变化,称为
银色鳗。黄色鳗栖息在海岸附近一直到内陆各种水体。通常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来得大。
当长至8-10岁时,开始停止觅食,眼膨大,唇变薄,吻变尖,体背色变黑,体侧由黄色变
银白,体内部生殖器官发达而消化器官萎缩。它们在夏末、秋初大群降河入海。此时,生
殖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即使平时生活在孤立的池塘或湖沼中,此时也能在夜间从有露水
的草地上通过原野,进入附近的河川而顺利而下入海。经过遥远的旅行,到达适合它们繁
殖的产卵场地,在400米深处,具有相当高的水温和适宜咸度的海区生殖。亲鱼生殖即而死
亡。

  鳗鲡的受精卵在海中浮游一段时间,在春季孵化成透明的柳树叶状的仔鱼,称为叶鳗
。叶鳗具有长针形的齿,用以捕捉微小的生物作为饵料。它们不久即开始作回老家的长途
旅行。鳗鲡的仔稚鱼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柳叶鳗阶段,随海流到达其父母亲鱼降河出海
的海域沿海。并开始变态为幼鳗(或称线鳗、玻璃鳗)。变态在秋季进行,变态时,停止
觅食,针状的牙齿消失,体长和体高都慢慢缩短,一直到变成5、6公分长的圆筒形线鳗。
从刚孵化的仔鱼到完成变态的幼鳗,欧洲鳗鲡需要经过2.5-3年,美洲鳗鲡要经过1年,中
国的鳗鲡也要经过1年的时间才完成变态。变态后的幼鳗很快地生出一口小而圆锥形的新齿
,并准备开始溯河。

  每年春季有大批幼鳗自沿海进入江河中,并可以继续上溯到距河口几千公里的上游地
区,如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地区都有鳗鲡的踪迹。它们在江河、湖泊、塘堰
、水库中生长、肥育、昼伏夜出。到了性成熟年龄,从秋季开始集群降河入海,进行遥远
的产卵洄游。每一尾鳗鲡一生经历5个生长发育阶段:①海洋中浮游性的仔鱼时代;②沿海
变态期,从柳叶鳗变为玻璃鳗;③淡水中的黄色鳗生长期;④降海洄游的银色鳗;⑤产卵
后死亡。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