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海洋鱼类的护幼习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14:46:5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海洋中的一些天竺鲷种类和海鲶也是衔卵于口中哺育。天竺鲷的护幼一般由雄鱼担任,也
有由雌鱼衔卵的,这些鱼的卵的卵膜上有丝状突起,彼此紧密地聚成一团。海鲶有着一张
大嘴,口腔很大,两侧可以凸出,能适应含卵孵化。雄鱼将受精卵含在口内孵化,孵化期
约为70天。幼鱼不但能在雄性亲鱼口中完全长成,而且还能在达到有足以自卫能力后才脱
离雄性亲鱼。一般幼鱼要在背鳍和胸鳍的硬棘长成坚硬的棘,体长达5-10厘米时,才开始
自由生活。雄海鲶在整个生殖和孵化期中,不进食,这种抚幼习性是很艰苦的。

  圆鳍鱼通常在春季低潮线以上的岩石隙间产卵,大约8万至14万粒卵集成一大块。在退
潮时,卵经常暴露在水面上,容易被海鸟和老鼠所吞食,而在满潮时,又能被各种鱼类所
吞食。在这种情况下,雄亲鱼能够完成护卵的任务,这是非常艰巨的工作。实际上,在卵
孵化过程的几周里,雄鱼都是全心全意致力于护卵工作,决不离开它的岗位,,并经常把
头突入卵块中,使水能注入卵块的中央部分,同时,又用口把水吹上去,或用胸鳍帮助泼
水,使所有的卵都能获得充分的氧。如果有其它动物如蟹、海星和贝类等接近卵块,它都
要把它们一一移去,对于凶猛的敌人,不论大小,它都要和它们拚命。在监护期间,有些
雄鱼受到白嘴鸦或老鹰的攻击,被它们锐利的喙刺穿了腹壁,甚至把内脏都吃掉,但是只
要不死,雄鱼仍然不会离开岗位。雄鱼如因事而离开卵块,时间都是极短暂。在遇到大风
雨时,倘若卵块被打上了岸的高处,一到风平浪静,雄鱼就拼命到各处去寻找。

  生活在浅海沿岸,体长仅有25厘米的锦鳚鱼,雌雄亲鱼共同把卵集成球形的卵块,之
后,由雌鱼用扁长的身体把卵块球用身体包围而保护。有时也有把卵块放在牡蛎的空壳中
,或放在穿孔性贝壳所造成的岩隙间,亲鱼就在附近守护着。

  印度――太平洋的钩鱼,雄鱼的前额上有一个骨质的钩状突起,这个突起为在头骨顶
的一个特别的突起。卵块分开为二个球,其间由一纤维状物质相连,并掛于钩状突起上,
当雄鱼游动时,2个卵块就象吊在身体两侧的两个小球。

  杨枝鱼(海龙)和海马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在生殖期间,囊壁变得肥厚,密布血
管。当雌雄鱼互相绞缠拥抱时,雌鱼的生殖突扦入雄鱼的育儿囊前端的一个小孔内,把卵
输入囊内。雄鱼经过一系列的扭曲,把卵向育儿囊的后方移动,这样反复动作,一直到育
儿囊充满卵子为止。此时雄鱼显得非常疲劳,须作暂时的休息。雄鱼通过育儿囊壁的血管
供给卵子胚胎以营养,一直到孵化。

  之后,仔鱼仍留在囊中一般时间再放出来。即使能在水中自由游泳,一旦遇到危险,
还是要 避回囊中去。杨枝鱼利用尾部向下运动来开放自己的囊,仔鱼能顺利地一尾接一尾
地游出来。当仔鱼要逃入囊中去时,杨枝鱼把身体向上弯成弧形,仔鱼就能迅速逃入囊中
,亲鱼马上把入口的盖关闭。海马的囊口比较小,幼鱼从育儿囊中到外面来,比起杨枝鱼
要难得多,一次仅5、6尾,全部出来需要数小时之久。幼鱼出囊后,就无法再返回囊中,
因而海马的幼鱼在育儿囊中停留的时间比杨枝鱼要长一些。

--
             /   /    /     真怀念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