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环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09:06:23 2003)

有些鱼类同种的不同个体间,出现不同的色彩。在英国河川中的海鳟鱼,它们的色彩和周

围的环境有着极其明显的关系。生活于河川急流和高山小水体的鳟鱼,身体上有许多圆斑

;而栖息于大湖中的个体就变为鲜艳的银白色,圆斑变为X型的黑斑;或者两种类型的混合

;栖息于泥质眼底池塘中的鳟鱼,或生活于泥底的湖沼中个体,色较暗;但生活于洞穴和

裂隙间的个体,差不多全身为黑色;而生活在石砾底湖泊中的个体,色彩美丽,形状比较

好看且活泼,和在砂砾底质的急流河川中所看到的个体相似。

  有些鱼类同一个体的体色,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是鱼类对生

存环境的一种特殊适应。这种变化,随着物种的不同,变色的能力、速度会有所不同。生

活在热带海洋中的石斑鱼,能迅速改变体色,黑色变为白色,黄色变为绯色,红色变为淡

绿色或浓褐色等,它们还能同样把很多的点、斑纹、带、线,变得忽明忽暗,能在几短的

时间内变出6种不同的底色。变色和环境的统一,在鱼类中数比目鱼的能力最强,最有代表

性。比目鱼能使身体的颜色变得和周围的泥、砂和石砾充分相似,除非鱼在行动,否则几

乎分不清楚鱼与环境的区别。譬如鲽的体表有明显的桔红色斑点,但当它游到有白色卵石

的水底时,为了要适应环境,红点变成白色。栖息于污浊砂泥海底的菱鲆,通常体呈灰色

,但在底上铺砂的水族箱中,即变成灰黄色;但把它放在大卵石底的水族箱中,则体上能

产生黄色斑点,这些斑点就象分散在暗色的网目中。

  意大利那波刺水族馆曾做过比目鱼变色的试验,非常有趣。实验办法是在玻璃皿的底

上,画上黑和白的方格块,或黑和白的圆圈等等,把一尾鲽从这个玻璃皿移到那个玻璃皿

使它变色。通常比目鱼的变色在瞬间即可实现,但这种玻璃皿的背景对比目鱼而言,开始

不习惯,要延长到半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变色。我们知道,鱼类通过锻炼,可以很快地加强

它对背景调和的反应,但是变色的范围仅限于对黑色、褐色、灰色和白色等普通环境的颜

色。美国有一位学者把比目鱼放在白色、黑色、灰色、褐色、蓝色、绿色、粉红色和黄色

的背景上,比目鱼能巧妙地变化到和这些背景的颜色一样,但对各种颜色的反应快慢不同

。变为红色要比变其它颜色困难一些,对黄色和褐色的变化速度相同,对蓝色和绿色的变

化时间较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会变色的鱼类特别多。变色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具体情况则依种类而

有所不同。大多数鱼类对周围环境的颜色感应主要依靠头部神经系统。曾有人做过实验,

把水族箱底部分成两半,画上两种颜色图纹,或放置不同材料底质,然后把比目鱼的头部

置于一边。身体在另一边,结果比目鱼的体色变化依头部所在一边的颜色改变。

  鱼类变色的主要动机虽然是为了要和环境统一,但同时还有其它因素存在。和人类突

然受到刺激而面色可以很快变为绯红或苍白一样,鱼类中有些变色,似乎也是一种情况的

冲动。譬如鱼在投饵时或突然受到电光照射所引起的兴奋,就会把一定的颜色和斑纹显示

出来。当鱼受伤、生病或因水中缺氧、水质变差等,鱼的体色会变暗,失去光泽。乌鳢等

鱼受到电击时,体斑纹会立即消失,变成通体苍白。鱼类在死后颜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