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溯河洄游鱼类――大马哈鱼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13:29:21 2003)

大马哈鱼是我国著名的鲑鱼。平时生活在太平洋350N以北的海域。在海洋里生活3-5年,每

年秋季成群渡过鄂霍茨克海,绕过库页岛,进入黑龙江、绥芬河和图门江等水系。9月上旬

可以到达乌苏里江口。大马哈鱼上溯游泳速度极快,每昼夜可达30-50公里。10月下旬至1

1月中旬抵达产卵场,行程约为1500公里。产卵后亲鱼即死亡。翌年春季仔鱼随江流流入大

海。

  在浩瀚的海洋和宽广的江河上,大马哈鱼是怎样寻找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这个问题,

曾引起许多鱼类学家的注意和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初,哈斯勒先生用棉花塞住大马哈鱼

的鼻孔进行实地试验,发现这些嗅觉受阻碍的个体,便失去了返回原出生地的能力,而不

塞棉花的个体则不受影响。在70年代初,他用一种化学制剂――吗啉洒在水中,制造人为

的"家乡气味",对驯养在美国大湖的银大马哈鱼进行回归实验,获得成功。

  试验中,用小型超声波发射器塞入鱼胃,然后用超声波接收器追踪鱼的活动,发现经

过吗啉处理的个体,在游经滴有吗啉的水域区时,即绕游不离去。另外,用小电极塞入鱼

的脑嗅球进行试验,然后使鼻孔浸在各种不同的溶液中。结果,经过吗啉处理的银大马哈

鱼,对含有吗啉的蒸馏水溶液反应最为强烈,而未经处理的银大马哈鱼则完全没有反应。

所有实验都说明大马哈鱼洄游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家乡气味"的。至于在辽阔的海面上,它

们依靠什么条件游向出生河流的河口区,目前尚无直接的证明资料。一般认为,洄游鱼类

可能具有太阳罗盘机制。因为鱼类中有依靠太阳定向的实例,如白狼鲈能在晴天从宽阔的

湖心定向游到湖岸的产卵场,而阴天则不能辨认方位,无法回到产卵场,这说明太阳对于

一些鱼类有定向导游作用。这种机制在某些鸟类和昆虫中有所报导。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