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七粒浮子施氏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20 20:53:49 2003)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七粒浮子。英文名:

Amur sturgeon 。

  濒危等级:易危。

  IUCN(1996)EN  CITES(1997) 附录Ⅱ。

  体长梭形,头尾部尖细。头部呈三角形,顶部较平。吻尖,平扁。口小,下位,横裂

,口唇具花瓣状皱褶。吻腹面口前方有横列的须2对,等长,须基部前方若干疣状突,多数

为7粒,故称之为七粒浮子。体被5行纵列骨板状硬鳞,各硬鳞上均具锐棘,鳞间皮肤粗糙

。背鳍后位;胸鳍位近腹面,第一不分枝鳍条长,略硬;臀鳍位于背鳍基部之后;尾鳍歪

形。头部及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面白色。

  施氏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河鱼类,不作远距离洄游。属于中下层鱼类,几乎所有时间都

在活动。日常所见的多为单独个体,很少群集。平时多栖息于大江之江心、江套以及旋流

里,更喜水色透明、底质为石块、砂砾的水域。平时行动迟缓,喜贴江底游动,很少进入

浅水区和湖泊;而当江中春季涨水及风浪大时游动甚为活跃。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解冻

时游往产卵场所。性成熟个体一般长,在1米以上,重6公斤,年龄在9龄以上;雌鱼稍晚。

产卵期长为5月底至7月中,在江河干流,小石砾底质环境中产卵,水温为17℃,怀卵量为

51-280万粒。卵具粘性。鲟的食性依鱼的不同年龄而异。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

及水生昆虫幼虫为对象,成鱼除索食底栖动物外,还食小型鱼类,甚至捕食水蛙。性成熟

的个体在产卵期索食强度很低,甚至停食。

  鲟鱼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

  鲟鱼个体不及鰉鱼大。1979年测量的136尾鱼的平均长度为1.54米,平均重量22.5公斤

,其中最大个体长2.44米。其寿命比较长,曾测量1尾长2.3米,重102公斤的鲟鱼,约45岁

。鲟鱼为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供鲜食外,可以燻制,其味更佳

。其卵巢也是加工食品鱼籽的原料。鱼鳍可制成鱼翅。鳔及脊索都为鱼胶的原料。鳔与鰉

鱼鳔具有相同的药效。

  由于本种是长寿型、性成熟年龄较迟的大型鱼类,雌性最小成熟年龄为15年。由于捕

捞过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渔获量不断下降。目前将临近濒危。



  俄罗斯曾对本种的驯养和繁殖进行研究,获成功后推广为湖泊和水库的养殖对象之一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开展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并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

了丰富的饲育幼鲟的经验。目前正在开展鲟、鰉的人工杂交试验,培育出杂交子一代。


--
  (国)灌字准号:1000-007   
    ╔╦╗╔╦╗╔╦╗╔╦╗
    ╠灌╣╠水╣╠许╣╠可╣
    ╚╩╝╚╩╝╚╩╝╚╩╝
       灌水办公室特此签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9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