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翼龙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9 14:41:29 2003) , 转信

 

  翼龙类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最后的种类在白垩纪末绝灭。 
  侏罗纪早期,有的爬行动物向空中发展,出现了脊椎动物第一次征服空中的成功类
--翼龙类群。翼龙和恐龙同属双孔类,所以翼龙是恐龙的近亲。
  翼龙的前肢变为翼。翼由又长粗壮的第四指支撑着连结身体侧面和后肢的皮膜形成
,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作用。第一、二、三指长在翼外,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
消失。
  翼龙骨骼轻巧,长骨中空,既轻又坚固,适于飞行生活。早期的翼龙口中有牙齿,
身后有尾巴,晚期的种类已没有牙齿,尾巴也退化消失了,向着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的方
向发展。晚期种类头骨向后延伸出一根长长的冠状突。冠状突有利于翼龙迎着风抬起头
颈部,起着“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导航,使翼龙始终处于迎风的方向,有
利于滑翔飞行。这样可以弥补翼龙胸肌不发达,扇动两翼乏力,飞翔能力不强的弱点。

  翼龙有一个发达的脑子。根据化石复原出的脑子模型非常像鸟和哺乳动物的脑,说
明翼龙已具有较为发达的神经系统,并以此调节全身的生理机能和复杂的运动及行为。
翼龙的视力极为敏锐,可以从空中发现下面水中游动的鱼、虾等小型水生动物,并且迅
速俯冲下去,准确地捕食它们。
  空中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说明翼龙具有高水平的新陈代谢,已具有内热和
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换句话说,翼龙必须是热血的动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飞
行。化石证据恰好证明了这一点。1970年,当时苏联的一位古生物学家,在哈萨克斯坦
发现了一件非常完整的翼龙化石,其中非常清楚地显示出这只翼龙全身长有又细又长的
毛发,像羊毛一样弯曲。毛发的作用当然是隔热保温,就像今天哺乳动物毛发的作用一
样。由此说明,翼龙具有与今天鸟类相似的热血和恒温的生理机制。与此相适应,翼龙
有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翼龙具有与今天的鸟类相似的复杂行为。它们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把卵产在地
上,并且还会孵卵,以自己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来保证卵的正常孵化。幼仔会得到亲体
的照料,直到能单独飞行觅食。翼龙营群居的生活方式,在繁殖期间,还很可能具有类
似家庭单位的结构。曾在英国剑桥湿沙地区发现的成千上万的小翼龙骨片化石似乎正说
明了这些复杂的行为。
  翼龙具有适合飞行时后肢向身体后外方斜伸的状态转变为在地面活动时的垂直状态
的髋关节,因此它们还具有在地面行走、奔跑的能力。这对于它们在地面免遭敌害袭击
,繁殖后代,以及起飞前的助跑都非常有利。
  生活在侏罗纪的喙嘴龙是较为原始的翼龙。头长,嘴巴很尖,里面长满长而尖利的
牙齿;躯体后面还有一条很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皮膜,在飞行时起舵的作用。它
们常在湖泊、海洋上空盘旋,捕食水里的鱼类。
  在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发现的准噶尔翼龙生活于白垩纪早期,是翼龙进化过程中的
一个中间类群。两翼展开达4米;像鸟一样的大尖嘴里仍然有锥形的牙齿,但数目已减少
,前部的牙齿已消失;头顶的冠状突已表现出向后延伸;身后还有一条小尾巴。准噶尔
翼龙生活在当时巨大的淡水湖边,常在湖泊上空盘旋,以鱼虾为食。
  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翼手龙是进步类型的翼龙。头很长,有一根长长的冠状突;嘴
变成了与鸟一样的喙嘴,口内没有牙齿;身体很小,但两翼展开很大;尾巴退化消失了
。七十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巨大的翼手龙化石,这种翼手龙的巨大翼展开后竟
食陆地动物的尸体为生。
  翼龙类由于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热血的生理机制,灵活的飞行技巧,而成为一类
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难怪有人叫它们是“披毛发的魔鬼”。自然选择是无情的
,翼龙类在白垩纪末也与它的“堂兄弟”——恐龙一样,极不情愿地退出了生物进化的
历史舞台,把广阔的蓝天让给了后来繁盛起来的鸟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0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