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雷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9 14:32:33 2003) , 转信

  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北美洲丛林,午后时分,翼龙和始祖鸟在树上歇着,偶尔扇动
几下翅膀,林中时而传来几声昆虫的鸣叫。突然,传来“轰”、“轰”的声音,由远而
近,越来越响,好像雷声一样沉重。然而,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一碧如洗,毫无
变天的迹象。晴天打雷,岂不是咄咄怪事!原来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丛林里走出了
一只大型蜥脚类恐龙。因其脚步沉重,声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好似雷鸣一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龙,意思是“
打雷的蜥蜴”。     
  雷龙体躯庞大,重约40吨,体长可达24米。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
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雷龙自发现以后,便“身世”不凡,起初人们
把它视作最重的恐龙。尔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耗费巨资,用它的复原形象作广告,使
其普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其实,当初的雷龙复原像并不准确,长脖子的顶端生着圆顶龙似的头骨,这是因研
究疏忽大意而失误,错将圆顶龙的头骨装到了雷龙的骨骼上。  
  后来,经进一步的调查核实,新一代的恐龙专家们终于弄清楚了雷龙头骨的真相。
雷龙的头骨与梁龙的头骨相似,较为低长,侧面看上呈三角形,吻端很低,只有一个鼻
孔,且位于头的顶端;口中的牙齿较少,着生在颌骨的前部,牙齿呈棒状,恰似铅笔头

  雷龙及其“姊妹”——梁龙等动物,代表了蜥脚类的另一演化方向,这类动物不仅
颈长,而且尾巴更长,尾的末端变细,呈鞭子状。由于它们也是进步的蜥脚类恐龙,脊
椎骨上的坑凹构造也相当的发育,就连椎体的内部,都还有孔洞,这是大恐龙适于陆地
生活而减轻自重的适应性变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