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双嵴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9 14:39:42 2003) , 转信

  195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侏罗纪早期的地层里发现了一具奇特的恐龙骨架化石,体
长约5米,头较大,然而在头顶部有一对高高隆起的嵴突,古生物学家管这种嵴突叫做冠
状嵴,并据此特征给这条恐龙取名为双嵴龙。
  冠状嵴在肉食恐龙中少见,其上部为薄板状,基部为结实的骨座。冠状嵴的功能尚
不能完全确定,有人认为是雄性恐龙的特征。     
  双嵴龙的嘴较尖长,在上颌前部有一裂凹,使上颌前端可以活动。这样,虽然增加
了嘴的灵活性,能大口取食,却减弱了嘴的力量,于是有的学者推断,它是一类吃腐肉
的动物,像现在的非洲鬣狗那样,以动物尸体为食。取食时,双嵴龙的尖嘴可以伸入尸
体的腹腔,冠状嵴支撑起腔壁,利于进食。靠腐尸过活的双嵴龙应该有灵敏的嗅觉,才
容易找到腐肉,否则是会饿肚子的,冠状嵴是否具有增强嗅觉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
  1987年8月,在我国云南晋宁县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化石埋藏场面。一条双嵴龙
和另一条植食性的属于原蜥脚形亚目的云南龙埋在一起,骨架保存完整。饶有趣味的是
双嵴龙咬在云南龙的尾椎骨上。这样的埋藏姿态表明,它们死亡的原因似乎有两种:一
种是当它们正在进行一场捕食与反捕食的搏斗时,双双遇难死去;另一种是云南龙已死
亡多时,双嵴龙在饿极了的情况下,贪吃已腐败的尸体而当场中毒猝死。从它们的尸骸
保持平静不乱的姿态看,极有可能是后一种原因。这具双嵴龙体长约5.5米,生活在距今
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晋宁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双嵴龙化石产地。在此以前
,这种奇特的肉食龙的化石仅见于北美大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