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中华龙鸟——是龙还是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6日16:45:3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1996年末到1997年初,世界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了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出土的一
只“最原始的鸟”——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研究员指
出,这只带"羽毛"的化石是鸟类的真正始祖,其时代为侏罗纪晚期,它的特征证明,鸟类
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 

 
中华龙鸟
 
       
  然而几乎就在同时,1996年10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研究员在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6届年会上公布了一只同样产于四合
屯的“带羽毛的恐龙”的照片,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上述的这些报道在国际古生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许多科学家纷纷发表评论,就中华龙
鸟的时代和分类地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考证核实,“中华龙鸟”和“带羽毛的恐龙”确实都来自辽宁北票四合屯。化石均
产出于一层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的页岩中,这层页岩在整个地层中则位于一
大套厚厚的被地质学家称为热河群义县组的地层的下部。而且,“带羽毛的恐龙”实际上
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种动物的同一个个体。它原来是被四合屯的一
位农民挖掘出来的,从化石的中间沿着岩层的层理分成了两块(正模和负模)。随后,正
模被陈丕基研究员得到,负模则被季强研究员得到。 

  研究证明,中华龙鸟的形态特征和身体大小与产于德国的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美颌龙相似,它们可以被归为一类。中华龙鸟是两足行走的动物,成年个体可以长到2米长
。在它的背部,有一列类似于“毛”的表皮衍生物。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原始的“羽
毛”,因此,中华龙鸟应该是一种原始的鸟;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这种皮肤的衍生
物不具备羽毛的特征,而类似于现生的某些爬行动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
结构--角质刚毛,也可能是纤维组织。 

  从化石骨骼来看,中华龙鸟拥有很多典型的恐龙特征:它的头骨又低又长,脑壳(解
剖学上称为脑颅)很小;它的眼眶后面有明显的眶后骨,“下巴”(解剖学上称为下颌)
后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齿侧扁,样子像小刀,而且边缘还有锯齿形的构造;它的腰臀部骨
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中耻骨粗壮,向前伸;它的尾巴相当长,有60多个尾椎骨,尾椎
骨上还有发达的神经棘和脉弧构造;它的前肢特别短,只有后肢长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
特征显示它的生活时代要比德国的美颌龙晚。陈丕基等研究人员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
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认为中华龙鸟是一只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当然,根据
生物命名法则,季强最初给它定的名字“中华龙鸟”则依然使用。 

  古生物学家们对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进行了讨论,一些人认为它可
能是一种表明性别的“装饰”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保温装置。后一种解释似乎是
更为合理的,因为小型的恐龙和小的始祖鸟为了高效力的活动应该需要具备高的新陈代谢
率,因此也就需要保持体温。由此推论,中华龙鸟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
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也就是恒温动物)。也有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种“毛”是羽毛
进化过程的前驱,因此称其为“前羽”。目前,古生物学家还在使用新的方法对它进行进
一步的研究。 

  有趣的是,在中华龙鸟的化石骨架中,发现它的腹腔里有一个小的蜥蜴化石。显然,
这只蜥蜴是中华龙鸟捕获后吞下的猎物。 

  至于中华龙鸟的时代,近来根据对其产出地层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基本上把它确定为
白垩纪早期,距今大约1亿3千多万年前。



--
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


            .-"''-.  _
          .'       `( \
        @/            ')   ,--,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