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book (pdf), 信区: Environment
标  题: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8 16:41:13 2002) , 转信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
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
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
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
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
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
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
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
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
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
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
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
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
腿上的肌肉,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
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
,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
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
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
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
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
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
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
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
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
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
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蹠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
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标签系于右
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
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
)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
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
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
腿上的肌肉,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
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
,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
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
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
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
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
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
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
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
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
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
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蹠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
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标签系于右
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
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
)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
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
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
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
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
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
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
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
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
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
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
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
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
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
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
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
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
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
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
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
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
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
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
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
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
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
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
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
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
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
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
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
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
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
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
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剥皮 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
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
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
也同样处理。阴茎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
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
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
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
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
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
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
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
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
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
针。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
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
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64毫秒